刘侠 科技日报记者 滕继濮
3月20日,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的国家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召开人才招引专题会议,以“政校企”协同机制破解安宁钛材重大项目用工难题。针对6万吨能源级钛合金项目1600人的用工缺口,该高新区管委会联动攀枝花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内5所院校,以及6家人力资源专业机构,创新推出人力资源“中央厨房”模式。
据悉,安宁钛材是安宁股份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在国家钒钛高新区建设的6万吨能源级钛(合金)项目,是国家钒钛高新区高精尖项目之一,也是省、市级重点项目。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72亿元,一次性建成全球单体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全的钛材工厂。项目一期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180亿元,年利税2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3000余个。
记者了解到,项目投产急需100名有行业经验的高端人才、500名操作员、500名有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以及500名应届毕业生。面对企业的燃眉之急,国家钒钛高新区拿出一套创新解决方案:构建“政府搭台、院校掌勺、企业点单”新机制,形成从人才招引到培育、从就业到安居的全链条保障。
专题会上,攀枝花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积极响应,拿出“政策包”,不仅在市内组织招聘,还组建跨区域劳务协作专班赴周边地区开展专场招聘,并创新“共享用工”机制,整合市内企业人才资源,阶段性调剂缓解企业用工难题。攀枝花学院、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院校及相关企业也为解决用工问题纷纷给出自己的解题方案。
“钒钛高新区组织的这次安宁钛材人才招引专题会,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的信心,我们一定按进度建设好项目,保证人员到位,按时进入试生产。”安宁股份总经理助理杨易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