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翠娟 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近日,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与黑龙江伊品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品生物)共同打造的“伊纶®开放麦·绿尚未来”产业链交流活动,正式亮相纤维新视界直播间。该活动聚焦环保科技与创新纤维材料——生物基尼龙56,即伊纶®,为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搭建交流与展示平台。嘉宾们探讨在低碳环保趋势下,生物基尼龙的优势和广阔发展前景。
“用生物技术替代石化技术路径,可大幅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经USDA生物基认证,伊纶®产品的生物基含量达48%。”伊品生物工艺研发总监郭小炜说,原料来源于生物材料也赋予了伊纶®天然特性。相较于石油基尼龙,伊纶®在保持强韧耐磨特性的同时,更加柔软,与植物染料结合性较好,可开发植物染系列,以提升产品的绿色属性。
纺织产业链的链条很长,从纤维制造到消费者体验,涉及众多环节,产业链上下游须紧密协作。基于此,去年7月,伊品生物牵头成立“生物基尼龙纺织产业联盟”(以下简称联盟),联盟成员来自研发、纱线、印染、推广、应用等领域,通过发挥各自特色,打造出高附加值的生物基尼龙,推动产业进步。
作为联盟成员,菲诺染料化工(无锡)有限公司厂长、技术总监王震说:“我们发现伊纶®分子链中的氨基分布在末端,而石油基尼龙分子链中的氨基分布在中间,氨基位置的不同,让伊纶®在酸性染料染色过程中有了更好染色性能。”
目前,伊纶®已获得USDA生物基认证、ISCC PLUS认证和OEKO-TEX® STANDARD 100生态纺织品认证等。南京绿碳认证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冰说,国外知名品牌已将ISCC PLUS认证作为其供应商体系的门槛要求,以此来推动产业链绿色发展。“未来,我们希望将绿色认证量化,比如在商品标签上增加碳标签,将产品的绿色价值与减少的碳排放量画等号等。”
立新集团纺织科研(江苏)有限公司总经理栾勇认为,将伊纶®与生物基涤纶、再生涤纶混纺或将其与棉、莱赛尔纤维等混纺,都是未来开发方向。此外,随着技术进步,生物基尼龙在汽车内饰、工业用纺织品等领域的应用也有较大潜力。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