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深化职称改革 赋能民企高质量发展

2025-04-08 14:53:55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晔

江苏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再出新举措。4月2日,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61家江苏民营企业,正式获得高级职称自主评审权。这是国内首次由省级层面系统性向产业链重点民营企业下放高级职称评审权限,标志着江苏省在职称制度改革和民营经济发展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新政惠及万余技术骨干

据了解,这61家重点民营企业覆盖江苏“1650”产业体系全部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其中既有中天科技、沙钢集团、南瑞继保等“链主”企业,又有蜂巢能源、思必驰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61家企业共拥有专业技术人才8.2万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才仅占3.7%。这意味着,此次改革将直接惠及万余名技术骨干。

中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就是相关政策的受益者之一。从乡办小厂到跻身中国企业500强,该公司创造了多项业界第一。去年,中天科技海缆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的“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项目,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强大的人才矩阵是推动企业科技自立自强、攻坚关键核心技术的“主攻手”。人才评审自主权,无疑成为企业锻造高水平人才队伍、驱动“筑峰强链”战略落地的有力抓手。中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钱蒋锋表示:“有了自主评审权限可以让我们‘量体裁衣’,精准选拔和培养人才,畅通员工职业通道,激励员工投身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相关改革举措不仅有助于激发企业人才的创新活力,还能推动民营企业在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改革突出三大创新

职称评定制度是我国专业技术人员评价的重要手段。江苏省此次改革将通过向重点民营企业下放高级职称评审权,构建更加科学、公正、高效的职称评定体系。

“此次下放的不是简单的评审权限,而是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制度框架。”江苏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需严格履行“九步工作法”,如成立职称工作领导机构、制定不低于省标的评审标准、组建专家库、制定评审办法、组织申报审核、开展年度评审等。评审委员会专家库须包含不少于25名高级职称专家,其中外部同行专家占比不低于20%,确保评价专业性和公信力。

据介绍,江苏此次改革突出三大创新:一是建立“产业需求导向”评价标准,获得自主评审权的企业可自主制定评审标准,重点考察人才在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工艺改进等方面的实际贡献,对突破“卡脖子”技术的关键核心人才开辟绿色通道;二是实行“双备案双监管”机制,评审标准、工作办法要报省级部门备案,年度评审活动提前10天报备,省人社厅、工信厅通过飞行检查、抽查巡查等方式强化监管;三是创新“职称—薪酬—岗位”联动机制,要求企业建立职称与岗位聘用、薪酬待遇直接挂钩制度,推动评价结果真正落地见效。

更多支持民企政策落地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包括加强民营企业技能人才培养、畅通人才评价渠道、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等。江苏省此次职称评审权下放,正是对这些政策的积极响应和具体落实。

江苏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朱永跃教授指出,此次向产业链重点民营企业下放高级职称评审权,是切实尊重企业用人主体地位、激发企业人才活力的关键一环。这有助于调动企业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提高企业人才评价的精准性、保障企业人才权益的落地性,推动企业进一步完善人才管理机制,打造良好的企业人才生态系统。

他建议,相关部门在不断总结完善的基础上,稳步扩大自主评审企业的数量、产业覆盖面和评审专业类别,让这一暖心的民生工程惠及更多企业和人才。

责任编辑:冷媚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