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4月9日是国际护胃日。不少人患有胃病,受到反酸、胀气、炎症等问题困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陈胜良教授介绍,胃在整个消化系统中起着“火车头”的关键作用,消化不良带来的连锁反应往往超出消化系统本身。消化不良不仅伤胃,还会打破肠道菌群平衡,让有害菌大量繁殖,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液,引发全身性的慢性炎症。
可见,良好的胃肠消化功能是全身健康的重要基础,消化不良会带来各种健康连锁问题。如何提升公众科学用药意识,强化胃肠功能,提升消化能力,事关公众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功能性胃肠病协作组发布《消化酶类药物临床与家庭用药指导专家共识》,以提高临床医师和公众对消化酶类药物的认识,促进合理用药。
据介绍,消化不良的病因有很多,消化酶分泌不足或缺乏是重要原因之一。消化酶是人体自身分泌的一类蛋白质,包括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若日常生活中出现早饱、餐后饱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或排便异常(如腹泻、脂肪泻)等症状,很可能是消化酶分泌不足的警示信号。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科主任邹多武教授表示,消化酶在消化过程中至关重要。如果缺乏消化酶,食物无法被分解吸收,会导致食物滞留肠道,破坏菌群平衡,不仅无法为身体提供营养,反而可能转化为有害物质,诱发全身炎症反应。
消化酶分泌不足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老年人、糖尿病等慢病患者,胰腺及肠胃功能比较弱的患者易出现消化酶分泌不足的情况,可适当补充消化酶制剂。《消化酶类药物临床与家庭用药指导专家共识》结合国内外权威资料,聚焦家庭场景下的使用需求,梳理了消化不良的类型、识别酶不足的方法、消化酶产品的选择原则及用药建议,为大众提供实用的参考。共识特别建议家庭药箱中应常备复方消化酶制剂,以备不时之需。
关于如何选择消化酶制剂,邹多武建议,可优先选择非处方药类(OTC)、活性高的复方消化酶制剂。复方消化酶含有多种关键酶,可提升食物的分解与吸收效率,缓解消化不良。相比传统药物,其起效快,作用于食物本身,几乎不进入血液,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邹大进教授指出,约3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消化不良症状。保护好消化功能是糖尿病管理的第一道防线,关乎血糖控制、营养代谢等多个环节。在生活方式方面,要牢记避免“胡吃、海喝、不动、肥胖、熬夜、压力”;在治疗策略上,可以适当补充消化酶。
邹大进认为,糖尿病患者合理补充消化酶利大于弊。不仅能改善营养吸收、调节肠道菌群,还能改善肌少症。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外源性补充消化酶不会产生额外副作用,也不会干扰血糖的控制。通过合理联用降糖药物和消化酶制剂,能够有效解决糖尿病患者的消化不良问题。这种“糖酶联用”综合治疗策略,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全面的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