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仅需几分钟,术后4小时就见效——安徽省首例“戒酒芯片”植入手术完成

2025-04-16 12:46:12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洪敬谱

在腹部植入一个“戒酒芯片”,就能戒掉酒瘾?4月8日,安徽首例“戒酒芯片”植入手术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阜阳三院)完成。

该项新技术是怎么做的?患者做完手术后疗效如何?“戒酒芯片”是否一劳永逸?带着这些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阜阳三院。

新技术让患者“喝酒无快感”

患者李先生(化名)今年43岁,酒龄却已长达20余年。他表示,开始喝酒只是为了应酬需要,后来酒量逐渐增大,每天早上起来就要找酒喝,一天至少喝两顿、每顿至少喝半斤,不喝或者喝少了就会出现心慌、手抖等症状,甚至出现妄想症状,需要靠喝酒来缓解。

李先生曾先后9次在阜阳三院住院治疗,被诊断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出院后又很快复饮,家人阻止其喝酒就发脾气,摔东西,酗酒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的工作和生活。

前不久,李先生得知阜阳三院引进了“戒酒芯片”植入治疗新技术,立即和家人前来咨询。

经过谨慎严密的评估后,4月8日上午,阜阳三院医生为李先生进行了“戒酒芯片”植入治疗。医生在他腹部皮肤开一个1至2厘米切口,将“戒酒芯片”药粒植入皮下脂肪层,手术全程仅用了几分钟。

阜阳三院物质依赖科医师张大鹏介绍,“戒酒芯片”指的是一种药物缓释植入剂——纳曲酮植入剂。这项手术是将纳曲酮做成缓释制剂植入患者腹部皮下组织内,逐渐释放药物,达到长期持续药效的目的,适合重度酒精依赖患者、药物依从性差的患者、身体状况良好且适合植入手术的患者等群体。

“纳曲酮是一种阿片受体拮抗剂,作用于大脑奖励系统,能有效阻断酒精带来的快感。”张大鹏说,纳曲酮植入剂能帮助患者在尝试饮酒后,因“喝酒无快感”而失去继续饮酒的兴趣,强化患者的戒酒决心与行为,一般术后4小时就开始发挥作用,药物可在体内持续稳定释放,疗效可持续6个月以上。

4月9日,张大鹏在查房时对患者李先生进行了回访,他表示现在已经不再对喝酒有非常强烈的渴望。“现在看到酒,就像看到白开水一样。”李先生表示。

“戒酒芯片”并非一劳永逸

针对患者广泛关注的安全性问题,阜阳三院物质依赖科科主任范东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戒酒芯片”的安全性尚可,目前临床应用未见严重或不可逆的并发症,但仍存在一定风险,例如,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植入部位的局部红肿、疼痛、淤青或轻微感染等反应,一般较轻微,短期内即可恢复;部分患者可能有头晕、头痛、恶心、疲劳感等不适反应,多为轻中度,通常短期内会逐渐缓解;少部分患者使用纳曲酮后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因此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需要提醒的是,严重肝功能损害的患者、纳曲酮过敏的患者,以及近期仍在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均不适合使用‘戒酒芯片’。”范东篱说。

那么患者植入“戒酒芯片”后是否可以一劳永逸呢?范东篱认为,虽然“戒酒芯片”的疗效十分明显,但是也不能一劳永逸。“戒酒芯片本质上是一种长期缓释的药物辅助治疗方法,它的优势在于能够持续稳定地抑制患者的酒精渴求,减少饮酒行为。但酒精依赖是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慢性疾病,仅靠药物难以根治。”范东篱说,患者需结合心理行为干预、持续康复训练等方式巩固治疗。

范东篱认为,除了“戒酒芯片”植入治疗方式,还有药物治疗、心理行为治疗、物理辅助治疗等。医生根据患者酒精依赖严重程度、健康状况、药物耐受性、依从性等综合制定个体化戒酒方案。

“‘戒酒芯片’技术的引进源于医院对成瘾医学领域前沿技术的长期关注。”阜阳三院党委书记刘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24年初,阜阳三院组织物质依赖科骨干医生、伦理委员会等多学科团队,对国内外缓释型纳曲酮植入剂的临床研究、安全性数据及实际疗效进行深度调研,先后走访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等国内领先的成瘾诊疗团队,听取了纳曲酮植入剂治疗酒精依赖的临床试验报告。

随后,医院同步完成了植入手术操作规范制定、医护人员专项培训及术后随访体系搭建,为技术落地筑牢了安全屏障。

刘云说,此次“戒酒芯片”技术的临床应用,标志着医院在酒精依赖治疗领域从传统疗法向“精准干预”迈出关键一步。

责任编辑:王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