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孙金晓 黄滋萍
通过无人机看地面,这个长172米、宽24.8米、重达3万吨的“巨无霸”像一艘巨型航母,以肉眼看不到的速度慢慢转向。这是4月15日,记者在沈海高速公路两城至汾水段改扩建工程现场看到的一幕,这个“巨无霸”就是转体桥。当天,该工程上跨兖石铁路立交桥在历经1小时,经过55度转体之后,对接成功。
该工程由山东高速集团投资建设,中铁十局承建。中铁十局沈海项目部项目负责人薛祥儒告诉记者,此次转体是目前山东省内高速公路最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T构转体桥。
“为保证此次上跨桥顺利转体,我们项目部在转体施工实施前,与各参建方反复论证施工方案,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对全体管理和作业人员进行了安全、技术培训交底,并预先进行试转体。”薛祥儒表示,正式转体过程中采用北斗高精度定位终端实时监测转体角速度、线速度及空间位置,配合同步自动连续牵引系统,将转体误差控制在毫米级以内,同时采用集成AI智能预警系统与自动化监测系统,实时采集桥梁转角、应力、温度等数据,构建“人、机、物、环境”全要素智慧工地,实现风险预判与动态调整。
4月15日19时40分,随着现场总指挥一声令下,转体桥采用2台智能连续牵引设备驱动主承台底部圆形转台,桥梁进行逆时针方向稳健转动,在旋转55度之后,桥体在兖石铁路上空精准就位,贯通铁路南北,转体施工顺利完成。
转体桥技术通常应用于城市快速通道,优化连接城市骨干路网结构,为减少施工对既有建筑、公路、铁路、河流的干扰,工程采取“先建后转”工艺,先在平行跨越物方向建设桥体,成型后通过转动体系,将建好的桥体沿顺、逆时针方向旋转到位。
随着桥梁建设的高速发展,中国转体桥施工技术代表着世界先进水平。而中铁十局作为在国内具有转体桥水平转体、万吨级转体等技术施工企业之一,厚植转体桥施工专业优势,近几年,先后建设青盐铁路跨胶黄铁路转体桥等10余座具有代表性的精品工程,擦亮了“转体桥”施工靓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