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蕴 通讯员 常秉玉
4月14日,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海拔4700米的通天河畔,随着最后一组导线成功跨越135米宽的河面,标志着玉树330千伏第二回线路工程取得关键性进展,跨越通天河施工作业全面完工,整体工程量完成90%以上。
作为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重大涉藏民生工程,玉树330千伏第二回线路工程于2023年8月开工,计划于今年6月底投运,涉及新建线路长度516.7千米,架设铁塔1134基,沿线海拔3200米至5000米。
2013年6月,玉树联网工程建成投运,结束了玉树地区无大电网的历史,玉树地区由330千伏单回线路从青海主电网供电。如今,玉树330千伏第二回线路工程建设正酣,竣工投产后玉树地区将彻底解决单电源供电问题,正式迈入双回路电网时代,满足快速增长的负荷接入需求,极大提升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
跨越通天河施工作业是玉树330千伏第二回线路工程的关键标志性施工内容,涉及3基330千伏铁塔,需要同步跨越通天河河面、河堤公路及邻近35千伏电力线路。施工作业中,不仅要克服高寒缺氧、大风雨雪等环境因素,保护当地脆弱生态环境、畜牧养殖动物,还要在35千伏电力线路上方净空距离仅8.8米的情况下完成带电跨越。
该工程项目建管负责人张辉介绍,针对复杂施工环境,该工程尝试应用创新技术,推广轻量化格构式集控跨越架,利用小型无人机、无跨越架封网装置带电封拆网,相比传统施工可减少高空作业40%,有效提升施工效率。
“工程建成投运后,将进一步优化黄河上游地区网架结构,促进黄河流域水资源优化和清洁能源开发,更好地服务三江源腹地绿色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张辉介绍,当前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抢抓春季施工期,组织调配600余名建设者投入工程收官战,加紧开展线路消缺及竣工预验收工作,全力冲刺6月底竣工投运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