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亚洲人权论坛在重庆开幕 

2025-04-21 09:43:21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王姗姗

4月19日,2025·亚洲人权论坛在位于重庆市的西南政法大学举行开幕仪式。论坛上,来自中国、日本、蒙古国、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的近60位专家齐聚一堂,围绕“科技与人权”主题,探讨科技发展与人权保障的协同治理,为亚洲国家加强科技人权领域的合作与创新提供了智力支持。

“最近一段时间,全球发展形势愈发严峻,地缘政治冲突愈发激烈,这是因为个别国家奉行强权即真理,无视国际规则,背离国际道义,傲慢践踏各国的发展权。”会上,全国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蒋建国提出,科技不应该成为限制遏制其他国家发展的手段,亚洲各国要以科技助力人权的实现,抵御地缘政治和阵营对抗暗流,冲破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逆流,共同守护好亚洲家园的美好发展前景。

对此,巴基斯坦智库全球丝绸之路研究联盟创始主席泽米尔·阿万举例表示,学习科技知识是每个人的人权,但一些西方国家却违反人权,限制外国留学生在本国学习前沿科技专业。他告诉记者,中国欢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学生在中国学习科技、人权相关专业,并鼓励他们将学习到知识用于自己国家的建设中,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技与人权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对于亚洲国家的科技与人权发展之路,中外专家们一致认为,不能简单套用西方模板,而应立足本土现实,坚持“科技向善”、强化开放合作、推动均衡普惠,努力在技术红利与权利保障间寻找共生之道。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人权研究院院长林维表示,协调科技与人权的关系,需要把人性价值熔铸为科技发展的罗盘,确保科技变革真正服务于人的解放而不是异化。蒙古国法律发展和改革研究中心主席乌英格也表示,应实现全民共享科技进步的成果,通过包容性发展的方式搭建起一个促进更广泛人权发展的平台。

在这场横跨法学、政治学与计算机科学的讨论中,科技与人权辩证关系也成为了中外专家关注的重点。

联合国发展权高级咨询专家、华中科技大学人权法律研究院院长汪习根指出,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催生了数字贫困加剧发展赤字、数字壁垒造成发展失序等挑战。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妇女与女童工作组专家、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陆海娜从数字赋能女性发展的角度表示,数字时代,算法偏见造成招聘中的性别歧视等情况制约着妇女发展。她期待亚洲各国通过立法、伦理准则和国际协作等方式,让妇女与女童等群体充分、平等和有意义地参与数字空间。

此次论坛由西南政法大学主办,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承办。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中外专家还围绕“科技向善与人权保障”“科技进步与亚洲新兴人权问题”“科技竞争与全球正义”等议题展开讨论,探索如何在周边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下,加强科技合作,平衡技术创新与人权保障。

责任编辑:陈可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