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高新区构建“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融合生态

2025-04-21 18:22:56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龙跃梅 通讯员 方斌 沈文利

4月17日,“肇向未来·庆聚英才”国家高层次人才服务行——走进广东肇庆活动启动仪式在肇庆高新区举办。活动促成专家团队与企业、科研机构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12项,探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推动实现人才成果“落地生根”。

近年来,肇庆高新区依托高鼎端科教创新走廊,围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坚持“引育留用”全链条优化人才生态,不断释放人才活力,助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为园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

产教融合协同发展

4月3日,“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肇庆高鼎端科教创新走廊人才要素聚合项目集中签约活动在肇庆高新区创新创业科学园举办。32个涵盖科研合作、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平台共建等多个领域的项目正式签约。

肇庆高新区抢抓高鼎端科教创新走廊建设契机,与高鼎端科教走廊高校开展了“聚智强链·产才融合”系列对接活动,推动区内产业资源、创新优势和科教创新走廊的教育资源、人才优势相结合。目前,该区共开展对接活动5场,实施人才引育和项目精准对接23次,达成柔性合作项目20余项,解决技术难题30多个。

此外,肇庆高新区联合高鼎端科教创新走廊10所高校在肇庆市率先成立产教联盟和高校联盟,通过整合产教资源,促进校企在产教融合项目、技术服务供给与需求等方面精准对接,签订了首批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精密智能设备制造高技能人才联合培养等校地企合作项目12个、企业技术合作项目35项、人才需求项目43项。

作为科教创新走廊建设的核心起点,肇庆高新区在肇庆市率先出台《加快推进高鼎端科教走廊与肇庆高新区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通过多元平台共建、校企联招共用、产业人才同育等举措,进一步促进肇庆高新区与高鼎端科教创新走廊的深度合作。

加速高端人才集聚

肇庆高新区结合园区产业和人才发展实际需要,在人才引育、管理服务等方面制定了覆盖全面、指向精准、竞争有力的政策措施,在已有“1+N”人才政策的基础上,优化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快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创新出台《肇庆高新区博士博士后创新十条》,持续加大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引育力度。

在此基础上,肇庆高新区联合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共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全职引进、柔性合作、共享共用三张工程师名单,广泛汇聚各领域专业人才,不断提升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

在参与推进肇庆高鼎端科教走廊建设过程中,肇庆高新区加强西江实验室建设力度和深化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合作,推动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与华师大研究院、肇庆学院与镭宝光电校企共建联合实验室;推动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分别与未来产业研究院、智邦人力公司共建低空经济产业学院和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学院;推动肇庆医学院与粤微、华活之光、客都文旅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和研学实践基地等,不断强化园区人才引育承载力,加速高端人才集聚。

目前,数字“博创平台”已导入肇庆高新区34个博士(后)创新平台及高鼎端科教创新走廊4所高校310多名博士信息,已累计发布企业技术需求35项,已开展合作项目20个。

定制服务引才聚才

人才不仅要引进来,还要留得住。为此,肇庆高新区出台多项人才扶持政策,创新开展定制服务,用心留人,以服务保障加法换得人才聚集乘法,既增人数,更得人心。

目前,肇庆高新区共建设博士博士后平台34家,累计引进博士博士后人才110名。

肇庆高新区对入选国家人才引进计划的人才给予200%的资金扶持,配置“一对一”服务专员,实现服务保障内容全覆盖,全方位一站式做好跟踪服务。

自肇庆高新区在广东省率先开展人才资金“免申即享”试点以来,不断创新人才工作与大数据“直连”,除了实现人才资金“秒到账”外,还进一步促进“免申即享”系统申报事项对接广东省、肇庆市数据资源“一网共享”平台等。目前,“免申即享”已累计发放生活、购房补贴超5787万元,惠及园区328家用人单位的3813名人才。

肇庆高新区人才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将进一步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继续秉持“集聚人才、凝聚智力、服务发展”宗旨,持续推进人才、技术、项目对接交流,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多链融合共赢,为园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加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王振宇 摄)

责任编辑:李梦一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