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吴纯新 通讯员 焦灵杰 孙砚红
4月21日,武黄高速改扩建工程柯家墩大桥项目现场,在智能步履式顶推设备的精准操控下,最后10米钢桁梁顶推精准就位,标志着中交武港院为该项目量身定制的步履式顶推设备,圆满完成大桥左幅钢桁梁顶推任务。
柯家墩大桥地处鄂州市杜山镇路口村,横跨长港河,作为武黄高速改扩建工程的控制性节点,同时也是全线首座重建大桥。因交通扩容需求,大桥原址重建,新建后全长1411米,桥宽拓展至42米。主跨钢桁梁长100米、宽21米,重约1800吨,而此次施工采用的步履式顶推+滑移工艺,成为攻克施工难题的核心装备。
步履式顶推工艺在柯家墩大桥左幅钢桁梁施工中展现出独特优势。主桥桁架式体系带来的复杂受力情况,对顶推的受力点控制、平稳性及精准度要求近乎苛刻。施工团队借助该工艺,通过特制的步履式顶推设备,模拟人行走的动作,以一种循序渐进、稳定可控的方式推动钢桁梁前行。设备的液压系统提供强大动力,电气控制系统精准调节推力大小与行程,机械传动部件确保动作连贯流畅,三者紧密协作,实现了钢桁梁103米顶推距离的平稳推进。
施工期间,中交武港院智能设备技术团队还搭配自主研发的“远程监控顶推控制系统”,借助5G信号远程操控,实时掌握设备运行动态与控制参数。同时,视频监控系统全程辅助,自动纠正偏差,保障施工零误差。历经15天的艰苦奋战,最终顺利完成全部顶推工序。
在成本控制方面,项目团队巧用创新思维,左右幅共同利用一套支架。左幅钢桁梁先置于右幅位置,利用右幅支架,借助步履式顶推工艺完成顶推,再通过滑道梁和滑移支座横向左移;右幅随后在原支架上直接顶推到位。相比传统顶推工艺,这一做法在采用步履式顶推的基础上,进一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成本,为同类工程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范例。
步履式顶推改变了传统桥梁水上施工技术的难点,将水上施工改为岸边施工,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和机械的施工,节省成本的同时,也缩短了整个工程的施工工期,对水体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便于施工时的交通疏导,提升施工安全性。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