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2024年新收知识产权案件超52万件

2025-04-21 22:09:47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代小佩

4月21日,在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的《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24年)》显示,2024年全年人民法院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超52万件,审结54万件,有力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会上还发布了8件知识产权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介绍,这批案例覆盖专利、商标、著作权、反不正当竞争、商业秘密等类型,进一步明确了相关裁判规则,彰显了司法裁判对行业发展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

在“mRNA骨关节炎药物”发明专利权属纠纷案中,深圳两家生物科技公司因专利权归属对簿公堂。该案涉及前沿mRNA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争议焦点直指产学研合作中的权属界定漏洞。中国科学院大学讲席教授、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马一德说:“通过本案可以提醒和警示各方在签订合作协议时,应提前明确专利权属及技术贡献比例,防范日后争议。”

在“仁某”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案中,四家“仁某”企业因跨地域使用相似商标与字号,引发消费者混淆。最高人民法院综合考量商标知名度、主观恶意及实际混淆证据,认定侵权行为成立。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杜颖评价说:“司法裁判要穿透复杂的市场行为表现,从法律上认清行为的本质,进行科学的法律评价。”

上海米某科技诉陈某“剧透”游戏未公开角色案,明确确认游戏角色形象设计、角色技能数据、游戏画面等信息可能构成商业秘密。清华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主任崔国斌表示:“法院确认游戏画面及其承载的游戏设计信息的商业秘密属性,拓展了人们对商业秘密客体范围的认识,对于未来司法实践有重要参考价值。”

在另一起游戏“换皮”侵权案中,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摒弃将玩法规则纳入著作权的旧思路,转而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万勇认为:“此案提供了审理电子游戏侵权案件的分析框架,有助于促进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创造和良性竞争。”

“AI换脸”著作权侵权案中,某公司利用算法替换视频人物面部并牟利,被法院认定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万勇称,这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培育和数字经济企业健康发展的又一典型案例。

在全国首例抢票软件不正当竞争案中,被告通过外挂程序干扰票务平台秩序,法院援引反不正当竞争法兜底条款认定其违法。浙江东阳法院审理的涉春节档电影盗版传播案,首次在知识产权领域适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为知识产权权利人的权利救济提供一条便捷通道。

责任编辑:冷媚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