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科学家精神丨诸福棠:耄耋之年连夜为学生改英文信

2025-04-22 20:53:38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于紫月

今年4月23日,是诸福棠忌辰31周年。诸福棠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以下简称北京儿童医院)首任院长,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被誉为“中国儿科之父”。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北京儿童医院教授杨永弘对恩师的缅怀,是从一封信开始的。

在1984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儿科专家、北京儿童医院教授江载芳偶遇美国两院院士、疫苗专家John Robbins,并向其推荐自己的学生杨永弘前往他的实验室进修。John Robbins当时就应允了此事。

回国后,江载芳让杨永弘给John Robbins写一封英文信,直接向其自荐。彼时,中国儿科医学刚刚起步,进修机会珍贵,杨永弘能做的就是精心准备这封信。

但当时杨永弘英文很差,勉强完成初稿后,他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另一位老师——诸福棠家求助。

诸福棠当年已83岁高龄。让杨永弘没想到的是,老师不仅支持他出国,还拖着年迈的身躯,连夜帮他修改,第二天就托人将改好的英文信转交到杨永弘手中,并附上一封亲笔信,将修改细节一一交代:“杨大夫,今晚我一口气把你的信稿做了修改……这是你给John的第一封信,能给他一个好印象才好。”

40余载白驹过隙,如今泛黄的英文原稿上,黑色墨迹已随岁月褪淡,红笔批注依然醒目——删掉冗余词句,替换不当用词,就连称呼、落款署名的格式都仔细注明。

“诸老自幼体弱,常年受病痛折磨,平时作息力争规律。”时隔多年,杨永弘依然感激不已。

彼时国际长途漫漫,这封信漂洋过海,为一个渴求知识的东方求学者叩响了世界顶级学府的大门。

得益于这段留学经历,杨永弘回国后开展了肺炎链球菌、百日咳鲍特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多种细菌引起的儿科疾病研究和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研究,为我国儿童呼吸道感染、儿科疫苗研制与应用作出了突出贡献。

后来,诸福棠的学生们、学生的学生们在国外时常与他通信,请教医学问题、通报最新进展。诸福棠每信必复,认真劲儿不亚于撰写论文。那些纸片,承载着重逾千钧的医者仁心,架起了国际医学交流的桥梁,涌动着无以言表的师生深情。如今,这些人已经成为我国儿科医学队伍的中坚力量。

“诸老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更是一位温暖的师长。他用自己的行动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如何对待自己的学生。”杨永弘感慨。

江载芳在儿时是诸福棠的病人,长大后成了诸福棠的学生。她把老师尊为“有远见的忠厚长者”,认为老师为年轻一代搭桥铺路、无私育人的高尚品格始终影响着自己。

已逝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儿科医学事业奠基人之一胡亚美将恩师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永久珍藏在《中国现代儿科学奠基人——诸福棠教授的一生》一书中:“诸福棠老师对我们就像老爸爸一样,他手把手地教我儿科知识,还鼓励和指导我写论文,扶植我一步步成长起来。”

(受访人供图)

责任编辑:李梦一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