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韦秋莹 通讯员 邓集煜 李杰
广西东兴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生态环境。近年来,东兴市积极促进对虾产业从传统粗放型养殖向现代化养殖方式的转变。借助现代农业科技的力量,这里正在构建一条高效、智能化、环保的对虾产业链。
科技赋能 推动产业升级
在东兴市红树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树林公司),记者观察到,这里的对虾养殖实施“海水养殖+淡水育苗”的创新模式,并通过循环水系统显著提升养殖效率和对虾的品质。
红树林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还与多家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开发了多项专利技术,例如“一种新型箱式养殖用的微滤机”,并研发了“多功能执行终端”以实现远程控制功能。公司还基于YOLO AI系统开发了水下自动识别技术,有效降低了对虾的死亡率。智能化养殖基地配备了尖端系统,实现了高效产出和品质提升,使得东兴对虾在市场上获得了广泛认可。
“公司引进了AI视觉系统和DeepSeek语言大模型以优化养殖管理。AI视觉系统利用图像识别技术统计虾的数量、测量其长度,并识别疾病特征,DeepSeek则分析数据和趋势,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方案。”该负责人表示,这种“AI+大数据”的结合极大地推动了养殖管理的精细化和效率的提升。
红树林公司是东兴市对虾产业转型的缩影。目前,东兴市投入800万元构建智能水产养殖云平台,通过整合水质监测、智能投喂、尾水监管和气象预警等多项功能。通过这些先进的技术手段,东兴市不断扩充AI养殖数据,为全市智慧渔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和数据基础。
联农带农 共享发展红利
一只小小的对虾,正逐渐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据东兴市农业农村水利局相关负责人透露,近年来,东兴市积极推广“示范区+企业+合作社+养殖户”的订单渔业模式,成功发展了3.2万亩的对虾养殖面积,超过6万名边民受益。
同时,东兴市正致力于将对虾产业与乡村旅游进行深度融合,通过依托当地独特的京族文化,推出了富有特色的民宿和出海体验项目。2024年,东兴市现代农业产业园接待游客达到240万人次,旅游总消费达到3.85亿元。这一系列的举措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还为边民创造了2000余个就业岗位,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为了提升地方渔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东兴市已经成功打造了20多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渔业品牌。其中5个品牌荣获了“广西著名商标”的称号,3个品牌被选为“桂字号”农业品牌。这些品牌的发展,特别是“东兴对虾”区域品牌的推广,为当地渔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东兴对虾”不仅在国内市场广受欢迎,还通过高效的冷链海铁联运系统,迅速进入全球市场,受到了国际消费者的青睐。
2024年,东兴市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总产值达71.25亿元,其中,以对虾为主导的产业占据了86%的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