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茫茫戈壁上,张骞和他的随从顶着飞沙走石艰难前进,环境的险恶抵挡不住他们西行的决心;在河西走廊生灵涂炭之时,霍去病临危受命,率领他的军队以摧枯拉朽之势击败匈奴,还河西走廊百姓以太平;张掖城内鼓乐齐鸣,隋炀帝在这里举办万国盛会,包罗万象、盛况空前,河西走廊一片繁荣景象……
“五一”假期临近,大型实景演出《西境千年》热度迅速攀升。科技日报记者近日前往演出现场了解到,创作团队把真实的历史和现代技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能做到让观众一秒“穿越”,“沉浸式体验”千年前的河西走廊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
还原历史,重现西境过往
据了解,创作团队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和请教相关历史专家的方式,把张骞出使西域、霍去病打通河西走廊、隋炀帝举办万国盛会等历史场景呈现给观众。
演出开始,漫天的黄沙席卷而来,清脆并且富有节奏的驼铃声回荡在耳边,本来还在剧场里坐着的观众仿佛一下置身于沙漠中,穿越到两千多年前张骞逃出匈奴的控制,正准备继续西行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的时候。
观众眼前的两个人衣衫褴褛,其中手里紧紧攥着汉节的张骞说:“我决心已定,只有继续向西,联合大月氏击败匈奴,才能还我大汉和平繁荣。”
历史上张骞到达大月氏后发现当地人已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无心联合汉朝夹击匈奴,这使得匈奴越发猖狂。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命令霍去病为骠骑将军,带兵协助卫青,击败匈奴。
舞台上的霍去病让观众对说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少年将军有了实感。观众看到少年将军英勇善战,其率领的军队所向披靡,仅用6天时间就灭掉匈奴五国。
饰演霍去病的演员张鑫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觉得要演好这个角色肯定得经过反复锤炼打磨,细化每个动作,并且要了解历史上霍去病的人物形象,以最好的状态呈现给观众。”在演员的生动演绎下,观众仿佛见到了千年前意气风发的霍去病。
时光飞逝,历史行至公元609年。隋炀帝西巡至张掖,在焉支山下举办空前盛大的万国盛会。来自西域各国的使者、商队纷纷赶来,骆驼载着奇珍异宝穿梭于闹市,街头杂耍引来人们掌声连片,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交相辉映,热闹非凡。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唐朝诗人高适赴任途中挥毫写下《金城北楼》,一句“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将兰州昔日的雄浑气象尽数勾勒。紧接着演出通过徐徐展开一张五泉山的图片把观众从历史拉回了现实。
短短一小时内,观众仿若搭乘时光机,穿梭于历史与现实的时空隧道,完成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奇妙之旅。
科技赋能,渲染真实氛围
据悉,这场大型实景演出不但要求对历史的还原度高,而且在现代技术的应用上也下足了功夫。
“我们用AI制作、全息投影等现代技术和实景搭建相结合的方式,把悠久的历史串联成故事线,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到河西走廊在历史上发生的事情。”该演出技术顾问樊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告诉记者。
据了解,演出中呈现出来的漫天黄沙、汹涌澎湃的黄河水等场景都是AI通过数据分析和环境模拟创造出来的舞台效果。记者在演出现场观察到,观众看到漫天黄沙自觉捂脸,看到黄河水奔驰而来不禁想要后退,从观众的反应可以看出AI技术的成果应用。
除了用现代技术模拟环境,演出现场的灯光和音效也用到了现代技术。霍去病出场的时候,聚光灯打在他身上,干冰营造出仙境的氛围感。行军的脚步声、驼铃声、羊皮筏子在水上漂流的声音等都是利用了现代技术模拟自然的声音,增加了演出的真实感。
西北新村小学三年级的邓添予在看完演出后告诉记者:“看这场演出的时候我仿佛回到了历史书中,现代技术的使用也让我感到非常震撼。”
以历史为针,以科技为线,《西境千年》用真实历史场景还原与现代技术手段结合的方式为观众编织出了一场视听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