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梁乐
新疆早黄无花果是一种产自新疆阿图什的特色经济作物,因其含糖量高也被冠以“糖包子”的别称。近期,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理化所)阿吉艾克拜尔·艾萨研究团队的科研人员首次从新疆早黄无花果中分离出黄酮类活性成分,多个活性成分具有显著的抑菌活性。上述研究近期发表于国际期刊《食品化学》。
据悉,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是无花果中的特征性成分,具有免疫调节、肿瘤抑制、自由基清除等作用。此前,新疆早黄无花果黄酮类成分的系统研究几乎处于空白。快速发现并分离出黄酮类成分,阐明药效物质基础,对其进一步的开发利用非常关键。
对此,新疆理化所科研团队基于异戊烯基取代基的质谱裂解规律,结合特征分子网络靶向定位,成功从无花果中分离鉴定出50个化合物,其中包含10个新化合物。同时采用手性拆分技术首次实现8对天然黄酮对映异构体的分离,并通过光谱分析和量子化学计算表征了化合物的结构,进一步阐明了新疆无花果的药效物质基础。
科研人员还发现,无花果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物表现出显著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其抗氧化活性与提取物中富集的黄酮类成分密切相关。此外,首次发现的异戊烯基黄酮对结核分枝杆菌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进一步的构效关系研究表明,异戊烯基作为主要活性基团,其取代位置和结构类型都会影响抑菌活性。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表示,本次研究构建了一种快速精准分离异戊烯基黄酮的方法,为无花果功能性食品开发和抗炎、抗结核分枝杆菌药物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