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东部新区:落地四川首支国家级科创母基金 底气何在?

2025-04-23 20:06:23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刘侠 科技日报记者 滕继濮

3月27日,在成都交子中赢基金签约暨成都东部新区“创—投—贷—保”全要素金融服务体系推介活动现场,成都交子中赢创新发展基金(以下简称成都交子中赢基金)亮相并签约。

2024年8月,为强化耐心资本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在科技部支持下,中国银行开始推进设立科创母基金。该基金在成都落地为成都交子中赢基金,由中银国际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成都交子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管理,总规模50亿元,并于2024年11月在成都东部新区完成注册。

成都东部新区何以成为国家级科创母基金入川首选地?该区又将如何接住这波福利?4月22日,记者来到新区寻找答案。

创新之城赢得国家级耐心资本“青睐”

“我们正处于商业化启动和快速发展阶段,能得到国家级科创基金的资本支持,为我们原始创新成果实现‘从书架到货架’的跨越提供了有效支撑。”4月22日,在孔确(成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孔确科技)内,记者见到了该公司联合创始人耿佳,谈起悄然来到身边的国家级耐心资本,耿佳十分感慨。

2010年成立于成都东部新区的孔确科技专注于生物传感关键装备的创新和研发。2024年,公司开发的膜片钳电生理工作站已投产,交付给国内10余家产业与科研用户用于药物筛选和评价。耿佳告诉记者,在公司下一步计划中,产品的迭代升级,关键技术部件的开发和系统测试,以及高水平研发团队的招募,都需要资金的投入。“国家级耐心资本看中了公司的高成长性,让我们十分惊喜。”他说。

在成都东部新区,像孔确科技这样的“潜力股”比比皆是。而成都交子中赢基金的引进和落地,更是源于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投资策略与新区“创新为核”发展思路的高度契合。

按照规划,成都交子中赢基金将重点围绕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制造等前沿科技领域布局,同时持续关注先进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医疗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自2020年4月挂牌成立以来,成都东部新区就围绕低空经济、可持续航空燃料、核医学、生命科学等新兴领域,相继落地天府锦城实验室(未来医学城)、中国民用航空第二研究所、中核智慧医工研发制造基地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增长近5倍,地区生产总值连续3年跨越百亿级台阶。

打造全要素金融服务体系

3月27日,随着国家级科创母基金落地成都东部新区,该区集结基金、银行、保险等近20家机构资源专业力量,创新性构建的“创—投—贷—保”全要素金融服务体系也在活动现场发布。在四川省内首次实现“企业招引、股权投资、债权融资、科技保险”集成一体化。

具体而言,依托“创—投—贷—保”全要素金融服务体系,新区政府部门将联合金融机构共同招商,通过成都交子中赢基金的“子基金+直投”模式发挥资本聚集优势,助力项目落地。同时,为发挥财政与金融的耦合作用,该区联合工农中建交5家国有银行以及5家财险公司,设立“东创贷”和“东创保”等金融产品,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活动当天,作为“东创贷”首批拟贷企业,四川迪亚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王书崎与5家国有银行签署了贷款协议,为公司厂房建设筹集到200万元低息贷款资金。“全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非常大,可以弥补早期资金匮乏的需求,也对提振行业信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王书崎说。

值得一提的是,“东创贷”是四川省首个由银行联合推出的特色科技金融产品,面向科技型企业提供个性化债权融资服务,利率最低可至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减40个基点,该产品突破了资质认定的硬性要求,能够最大限度地将政策触及优秀科技团队。

下一步,成都东部新区将充分发挥成都交子中赢基金+“创—投—贷—保”全要素金融服务体系优势,深入开展“进解优促”“立园满园”行动,“一企一策”定制金融综合服务包,放大金融创新对产业发展的赋能作用。

责任编辑:李梦一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