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工地上建起AI技术培训点

2025-04-23 22:59:38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宋迎迎 通讯员 孔凡静

4月23日,在青岛南京路1号项目现场,一场主题为AI技术在建筑工地应用的讲座,吸引不少建筑工人的关注。活动通过生动的案例和现场体验,让一线施工人员了解并熟练掌握智慧建造技术。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开始应用在安全施工、质量管控等各个场景。比如通过利用智能巡检机器狗代替人工到施工现场危险区域进行工地巡检,通过AI分析危险源,实时监测现场的安全及质量隐患等。”现场,中铁建工集团智能科技中心运维负责人张克磊讲解了AI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从原理到实际案例,他全方位解读了智能科技如何提升建筑施工效率与质量。

为了让工人更直观地感受智能科技,活动现场设置了体验环节。在VR安全教育区,工人们通过沉浸式体验,感受违规操作带来的严重后果。

“平时我们接触新技术的渠道有限,项目部举办的这次培训,让我们迅速熟悉智能建造的场景,掌握新技术应用,也进一步提升了安全施工意识。”一线建筑工人周金生说。

目前,新型智能科技与建筑施工一线应用仍存在脱节的情况。青岛南京路1号项目部在项目现场打造了智慧展厅,在有限的施工空间内集中展示智能技术应用。项目团队还设置了工人服务站,定期开展培训与实践活动,提升一线工人对智能科技的认知与应用能力,让先进技术真正落地。

南京路1号项目是青岛市重点项目,中铁建工集团在建设过程中运用了大量新技术、新工艺,推进传统施工与智能科技的深度融合。“特别是AI视频危险源识别系统的应用,实现对火灾隐患、人员安全等多维度的实时监测与预警,数据能同步传输至智慧工地系统,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该项目技术部长姜志鹏介绍。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转换层施工,计划于“五一”期间完成转换层封顶。姜志鹏介绍,转换层是项目一大施工难点,该结构采用“三柱合一”的新颖结构形式,位置高达100多米,国内外现无可参考案例,属于首例创新工程。

“项目转换层大量钢柱为斜柱,安装难度大,精度控制要求高。目前我们正在与青岛理工大学合作,通过产学研结合,推动新技术在施工现场的转化应用。”姜志鹏说。

责任编辑:王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