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吴叶凡
最高人民检察院23日发布《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白皮书(2024)》(以下简称“白皮书”)。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宫鸣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不断加大犯罪打击力度,共受理审查逮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3486人,受理审查起诉33805人,同比分别上升5.9%和10.2%。
宫鸣介绍,检察机关以高质效检察履职,服务高水平科技创新。一方面,检察机关依法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刑事保护,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关键核心技术,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服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白皮书内容显示,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起诉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163件385人,案件数同比上升12.4%。最高检指导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办理了一批涉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动力电池等在创新密集型领域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和新类型案件。
另一方面,检察机关加大科技创新领域法律监督力度。白皮书显示,检察机关立足法律监督主责主业,加强技术类案件权利基础审查,提升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监督质效,推动提高专利、计算机软件等知识产权创新创造质量,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例如,浙江、福建检察机关聚焦利用空壳公司、虚假专利申请等骗取政府创新财政补贴行为,依法追究犯罪分子刑事责任,多措并举积极追回专项财政补助资金,为强化正向激励,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此外,检察机关优化支持全面创新的检察举措。白皮书提到,检察机关通过制定服务创新举措、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设立检察服务工作站等方式,助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激发科技创新内生动力。例如,湖北检察机关立足当地产业特色与区位优势,制定《关于保护知识产权服务科技创新的十条措施》,通过加强监督办案、健全制度机制、培育特色品牌、深化社会治理等方式激活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服务区域性创新高地建设。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推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宫鸣表示,检察机关将围绕服务保障知识产权强国、科技强国、文化强国、质量强国建设,高质效办好每一个知识产权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