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代小佩
4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公开开庭审理上诉人荣耀终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耀公司”)、被上诉人国家知识产权局、第三人皇家KPN公司(以下简称“KPN公司”)发明专利权无效行政纠纷一案。该案涉及KPN公司享有的名称为“在网络中管理关联的会话”的发明专利(以下简称本专利)。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周翔担任审判长,与审判员魏磊、刘炫孜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本案涉及通信领域“网络会话关联及管理”专利的复杂技术争议,聚焦“合成会话”“合成会话标识符”的界定等问题。
2023年6月26日,荣耀公司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宣告本专利权全部无效。2024年1月2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出第566356号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在KPN公司于2022年4月11日提交的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12的基础上维持本专利权有效。
荣耀公司不服上述决定,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诉讼。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一审判决驳回荣耀公司的诉讼请求。荣耀公司不服一审判决,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本案涉及技术专业性较强,专利文件表述晦涩,各方对部分术语的具体含义、对比文件是否公开相应技术特征等问题尚存理解分歧。为了厘清事实,合议庭成员庭前反复研读相关文件,并针对案件核心争议组织两次深入的庭前合议。
权利要求1中“合成会话”的表述是否清楚?本专利是否具有新颖性?是否具备创造性?庭审中,合议庭围绕三个核心争议焦点展开调查和细致的询问。
本次庭审还通过多媒体手段演示技术原理,直观呈现复杂的网络会话管理技术。
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马一德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案展现出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专利技术的复杂性高、产业关联度强,二是专利稳定性与许可实践密切相关,容易引发行政与民事交叉的多元争议。”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其他企业与研发人员而言,有几点启示值得重视:一方面,要高度重视专利布局的前瞻性和系统性。核心技术应尽早、全面、准确地进行专利申请,并围绕技术演进做好多层次的组合保护,避免‘技术走在专利后面’的被动局面。另一方面,应加强专利文本撰写的质量管理,尤其是权利要求书的稳定性与清晰度直接影响后续的权利边界界定和有效性判断。面对可能涉及标准或高价值应用的技术,更应在申请阶段进行充分的可预见性评估与法律风险控制。”马一德说。
本案主要涉及标准必要专利(SEP),因SEP许可而导致专利无效及潜在侵权纠纷。马一德认为:“从纠纷预防的角度,有两方面值得注意:一是加强产品设计阶段的知识产权风险审查,二是建立规范的SEP许可谈判机制。”
此次庭审持续近四小时,庭审结束后未立即给出判决结果。
(最高人民法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