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刘园园
“2024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纤维加工总量2138.4万吨,在纺织三大终端应用中占比持续增长。”4月22日至23日,第三届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科技发展大会在江苏宿迁举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在大会上表示,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2024年行业出口额达413.4亿美元,同比增长6.7%。
大会期间发布的《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科技发展报告(2024)》显示,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经济运行呈恢复性增长和稳步复苏态势,生产、销售与出口有所“回暖”,呈现出“稳中有进、结构优化”的新发展态势。
多项指标显示“回暖”态势
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均表明,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稳步“回暖”。
“2024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保持增势,高于工业平均水平,扭转了2023年全年下滑的态势。”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桂梅介绍,2024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全年产能利用率整体保持平稳且处于较高水平。
报告显示,我国是全球最大的产业用纺织品出口国。凭借完整的产业链配套能力、持续的技术研发投入,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主要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稳步提升。进入2024年以来,国际市场对产业用纺织品的需求逐步回升。
李桂梅提到,产业用涂层织物、非织造布、毡布/帐篷等产品是产业用纺织品主要出口产品,出口均保持一定增长;擦拭布(干巾)、湿巾、交通工具用纺织品、结构增强用纺织品的出口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当前,我国重点产业用纺织品对主要市场的出口都保持较高增速,如对越南、美国出口分别增长18.4%、12.9%,对孟加拉国和柬埔寨的出口分别增长19.7%和27.3%。”李桂梅谈道,发展中国家在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出口市场中的份额在增加。
国产高性能纤维成“新亮点”
在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稳步复苏的背景下,国产高性能纤维的发展成为行业“新亮点”。
“2023年至2024年,中国碳纤维产能增加约1.2万吨,产量增加约1.46万吨,产能释放率由38.3%恢复到45.1%。”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国家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徐樑华举例道,国产碳纤维新建产能增量很大,企业对市场前景看好,敢投、敢建、敢扩。
徐樑华说,目前中国已建立起世界最大的聚丙烯腈(PAN)碳纤维产业,装备国产化问题基本解决,发展了多元化原丝工艺,且产业化体系基本健全。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教授陈南梁则把目光投向纺织结构柔性复合材料。
“纺织结构柔性复合材料是一种轻质高强且柔软的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其性能要求包括各种物理机械性能、耐化学性能等。”在陈南梁看来,纺织结构柔性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市场需求极其广泛,是纺织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陈南梁透露,目前我国柔性复合材料的销量约400万吨每年,占产业用纺织品20%,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需进一步深化原始创新
“当前,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同时面临着异常复杂的外部形势。”孙瑞哲直言,美国“对等关税”政策进一步冲击全球供应链,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正处于风口浪尖。
他分析,我国产业用纺织品的核心材料、精密装备、高端产品依然存在“卡脖子”现象,基础创新和原始创新仍存不足。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发展面临着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和市场壁垒。因此,行业要把握技术变轨、范式变革机遇,加快前瞻性布局。
孙瑞哲建议,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锚定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前沿,深化前端性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强化创新引领力;加大投入突破材料、装备及产品的关键核心技术瓶颈,提升产业的安全性和自主性。与此同时,行业要注重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推动产业集群专业化、特色化、集约化发展,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全球竞争力。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