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何亮
4月22日,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发展论坛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召开。论坛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专委会(以下简称CCUS专委会)发布了《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进展系列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
论坛主旨报告环节,CCUS专委会秘书长张九天对报告进行解读。报告回顾了我国近来在CCUS领域的新进展,系统梳理了我国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出台的CCUS相关支持政策,总结了上下游行业在技术路径突破、产业耦合协作等方面的典型成果,并展望了我国CCUS的未来发展。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助理周涛表示,近年来,我国在CCUS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也迎来重要机遇,为此需要健全政策和法规、开展科技创新与关键技术突破、规划产业布局、创新商业模式、推动规模化示范与集群发展,促进我国CCUS发展迈上新台阶。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郜时旺介绍电力行业CCUS现状和挑战,分享华能正宁电厂150万吨/年CCUS全流程示范工程进展;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气体净化所所长郭本帅结合石化行业应用场景阐述适用的碳捕集技术类型,分享南化院在碳捕集溶剂、工艺等方面的创新成果。
新出现的模块化碳捕集装置、直接空气捕集装置等CCUS先进技术装备得到业界广泛关注,也展现了碳捕集的广阔应用场景。论坛上,来自上海齐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何志军,介绍船舶碳捕集与回收解决方案,阐述碳捕集技术在船舶减排方面的突出作用;原初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裁蔡力宏,介绍直接空气捕集及矿化一体化解决方案,进一步展示二氧化碳矿化利用的重要减排潜力。
关于CCUS产业化发展,参会嘉宾各抒己见。油气行业气候倡议组织(OGCI)执委会委员周爱国从我国CCUS区域中心布局的角度出发,提出要加速推进重点项目、形成技术系列、开展碳资产合作以及加大商业化激励;国家能源集团首席专家、新能源院碳中和中心主任徐冬主要介绍我国电力行业CCUS进展和潜力,分享国家能源集团煤电碳捕集创新实践,展现其在技术迭代、性能优化等方面最新突破。
据了解,本届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发展论坛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指导,CCUS专委会及中国环博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澳大利亚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中贸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协办。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