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之刃镌刻中国航天雄浑画卷——写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

2025-04-24 22:52:44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付毅飞

第十个“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4月24日在上海正式启动。“海上生明月 九天揽星河”这一主题,浓缩了一代代中国航天人骨子里的浪漫与豪情。在这场举世瞩目的航天盛宴上,多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签约和发布,科技与文化交相辉映、丰富多彩的航天科普令人目不暇接,展现了中国航天的自信与气魄。

自2016年首个“中国航天日”至今十年来,天宫空间站进入常态化运营、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取回月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航天人以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为支撑,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以创新之刃镌刻中国航天事业的雄浑画卷。

中国航天交出了傲人答卷

24日14时25分,在距离“中国航天日”主会场2000公里之外的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前,神舟二十号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领命出征。如今已第二次担任指令长,即将三度征战太空的陈冬,心中如同2016年与指令长景海鹏搭乘神舟十一号飞船首度飞天时一样,满怀激情。

正是在2016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接连实施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完成了长征七号、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首飞,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正式投用。如今,中国空间站已经全面建成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已在轨实施180余项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取得多项开创性成果。同时,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各项研制建设工作正按计划稳步推进,瞄准了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月的目标。

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国家航天局发布了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来自法国、德国、日本、巴基斯坦、英国、美国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国家航天局局长单忠德表示:“中国将持续开放月球科研样品国际申请,我们期待全球科学家获得更多科学发现,共同拓宽人类认知、造福全人类。”

中国探月工程为航天事业发展、人类探索宇宙作出了重大贡献。继嫦娥一号探访月球、嫦娥二号远赴深空、嫦娥三号落月巡视之后,中国探月逐步走出了从追赶到超越的创新足迹。于2018年实施的嫦娥四号任务,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与巡视探测;于2020年发射的嫦娥五号探测器,首次采回了属于中国人的月球样品;于2024年实施的嫦娥六号任务,更是世界首次将月球背面的样品带回了家。据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介绍,我国已倡议发起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计划于2035年前完成基本型建设,2045年前完成拓展型建设。

此外,从运载火箭到深空探测,从北斗导航到科学、应用卫星,从商业航天发展到国际合作,中国航天交出了一张张骄人答卷。

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永无止境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激励着航天人不断开拓创新、凝心聚力加快推进建设航天强国。

单忠德介绍,今年及未来一段时间,中国航天将主要开展几个方面重点工作。

在提升进入空间能力方面,国家航天局正在抓紧推动更大推力的重型运载火箭工程实施,持续开展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关键技术攻关和演示验证,加快形成工程化应用发射能力。

在加速空间探索方面,国家航天局正加速实施探月工程四期嫦娥七号、嫦娥八号任务,结合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推进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同时,该局正在实施行星探测工程,在天问一号任务成功实施的基础上,将实施天问二号小行星探测任务,计划通过一次发射,进行小行星伴飞、取样、返回和主带彗星伴飞探测。目前该任务正按计划开展发射前各项测试准备工作,将于今年择机发射。未来,该局将有序推进天问三号火星采样返回任务、天问四号木星系探测等深空探测任务;在羲和号成功进行太阳探测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太阳探测工程。另外,空间引力波探测任务一直在推进实施中。

在拓展空间应用方面,我国将建设新一代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卫星互联网系统。

单忠德还透露,国家航天局正抓紧出台促进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计划,加速构建商业航天全链条安全监管体系,营造充满创新活力、守牢安全底线的商业航天产业生态和发展环境。

推动航天事业造福全人类

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倡导世界各国一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发展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外空领域国际交流合作。中国一贯主张合理开发、利用空间资源,保护空间环境,推动航天事业造福全人类。

一直以来,国家航天局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在外空领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中,国家航天局发布了天问三号国际合作机遇公告、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嫦娥八号任务国际合作项目遴选结果等。“我相信,中国航天的朋友圈一定会越来越大。”单忠德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已与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近200份航天合作协议,涵盖了对地观测、月球与深空探测、卫星研制等多个领域,充分体现了中国航天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单忠德表示,未来国家航天局将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姿态,广泛开展国际空间交流与合作,推动国际月球科研站、“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金砖国家遥感卫星星座建设与应用,为保护地球家园、增进民生福祉、服务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陈可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