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金昌:科技企业扎根沃土,区域经济硕果盈枝

2025-04-25 10:59:16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实习生 高瑞哲

不锈钢电解技术迭代传统工艺,促进铜电解智慧工厂释放更多产能;电机槽体结构优化增效,助力智能吊装系统精准运行……工艺革新动能澎湃,技术升级浪潮迭起——四月的金昌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创新之景。

4月24日,记者参加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的“强信心 看发展——2025年经济工作专题报道”主题宣传采访活动,来到甘肃省金昌市,“零距离”感受该市创新型企业发展的蓬勃力量。

金川集团铜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铜贵公司)就是金昌市创新型企业的典型代表之一。走进铜贵公司电解二分厂,记者看到3台机器人正有条不紊地进行“自动化”作业——将刚刚经过电解工艺生产出的铜板从阴极板上进行剥离并将其“贴签打包”。据了解,电解二分厂是金川集团铜贵股份有限公司阴极铜最终产品生产单位。

“过去需要10名工人完成的工作,如今仅需3台机器人即可高效完成。”金川集团铜贵有限公司电解一、二分厂厂长张素霞告诉记者,通过引入自动化机器人,铜贵公司实现了铜板加工的智能化升级,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  

张素霞介绍,铜贵公司采用不锈钢阴极法替代传统工艺,实现了电铜生产的技术升级。“新工艺使电铜的生产周期从11天缩短至9天,单次可装载的不锈钢板数量增加,同时生产线从5条优化至3条,进一步提升了效率。”  

周期缩短、产量增多、流程简化……技术升级产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促进了阴极铜产能提升。“通过技术升级,我们实现了阴极铜产能的全面提升——年产能从15万吨跃升至20万吨,增幅达33%。同时,劳动生产率实现1.9倍的跨越式增长。”张素霞说。

阴极铜迸发创新活力,电积镍也“不甘落后”。在金川集团镍冶炼厂电积镍车间(以下简称车间),阴阳极板正在电积槽内排列成“方阵”,等待镍离子在此褪去电荷的“外衣”并沉积在阴极上,形成电积镍。

“这是成品镍生产流程的最后一环。”车间主任金岩说。据了解,电积镍车间是镍冶炼厂最终产品的生产单位之一,为金川集团镍冶炼厂电积镍车间因镍精炼电积系统优化提升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建成而设,项目于2024年1月建成投产,建设了一条年产25kt的电积镍生产线。

金岩告诉记者,车间的“创新”步伐从未停止。“通过将电积槽内部结构改为‘沉插式’,车间实现了吊车智能定位及标准化作业,节约了人力成本,并释放出更多产能。”同时,车间还引入电解槽自动短接装置,实现横电操作自动化控制。“在不断优化升级中,电积镍生产线产量从年产25kt增加到年产27kt。”金岩说。

政府大力培育“创新沃土”,企业发展才能“硕果累累”。甘肃科建星盐化工有限公司高盐废水综合利用(高氯酸钠)项目就在金昌市政府“保姆式服务”中,迸发出强劲的发展动能。

“现在政企沟通非常高效,所有审批事项‘最多跑一次’就能办结。”该公司董事长张建英告诉记者,“遇到任何发展难题,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与政府部门共商解决方案。政府还建立了常态化走访机制,专员定期上门服务,主动对接企业需求,提供精准帮扶。”

在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该项目一期年产 3万吨高氯酸钾生产线已完成设备安装,正在调试当中;二期两条生产线预计2026年4月可全面建成投产。“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回收利用高盐废水78万立方米,有力填补金昌市高盐废水资源化利用的空白。”张建英说。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反馈,2025年一季度金昌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4.2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2%,区域经济发展“硕果盈枝”,呈向好态势。

责任编辑:李梦一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