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余位院士专家齐聚杭州  共话智慧林业发展

2025-04-27 18:41:14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 通讯员 陈胜伟

4月26日-27日,由中国林学会主办,中国林学会林业计算机应用分会和浙江农林大学共同承办的第六届中国智慧林业大会(CSFC2025)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举行。500多名来自全国各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相关企业的院士专家、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研究生参加大会。

智慧林业是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路径。本次大会围绕“数智林草,慧聚浙里”主题,集主旨报告、特邀报告、专题论坛、海报展示、成果展览等于一体,旨在全方位展现林草信息化建设成效,集聚各方力量,加强智慧林业领域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我国林草信息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和发展,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与林草行业的深度交叉融合,赋能林草新质生产力稳步提升,全方位高质量推进林业智慧化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应邀做了题为《人工智能与智慧农林业》的主旨报告。报告认为,智慧农林业是现代信息技术、工业装备技术与现代农林业生物技术深度融合的全新生产经营方式。未来,我国农林业将呈现绿色、现代、智慧三大基本特征,并从五方面发力——加强AI农林业研究应用,培育相关产业,突破关键技术;统筹推进智慧农林业与数字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丘陵山区机械化,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构建农林产品智慧供应链,实现全流程数据管控;发展农林业数字创意产业,优化农林业功能结构,全面推动农林业现代化转型。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所长朱教君做了题为《新形势下高质量实现碳中和的思考》的主旨报告。报告指出,要深刻认识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意义。聚焦能源供应端与消费端的产业革新,深入推动钢铁、冶金、建材、化工、交通等重点行业进行低碳/无碳技术转型,强调信息化赋能产业新发展;聚焦人为固碳端的“兜底”保障,要坚持基于自然的气候解决方案,大力发展生物-生态固碳路径,构建生态系统“持久碳汇”。

与会专家认为,推动林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加强关键技术攻关、促进数据资源共享、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智慧林业发展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深度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林业实践,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大会主席、浙江农林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冯海林教授表示,近年来,学院一直深耕智慧林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在林业信息化、林业信息感知与人工智能方向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研发的软硬件产品在全国推广使用。本次大会集中展示了我国智慧林业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将有力推进我国林业现代化建设迈入新阶段。

责任编辑:冷媚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