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朱虹 李丽云
4月28日,记者从哈尔滨工程大学(以下简称哈工程)获悉,国内首台套商品化串列加速器系统通过验收,标志着我国在串列加速器高端仪器设备制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串列加速器的完全自主可控。该装置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为哈尔滨工程大学研制,将助力该校“三海一核”交叉学科建设。
串列加速器是核科学研究的关键设备,可用于核物理、单粒子效应、材料科学等前沿基础研究,同时可助力半导体高能离子注入、生物医学应用研究等产业发展,促进相关产业技术升级。
该装置以双束注入和辐照腐蚀靶室为特色,具备“双束辐照、高温、腐蚀”多物理场耦合作用下材料辐照特性研究的能力,可以应用于反应堆材料辐照效应、辐射效应评估等科研工作,也能助力相关学科的教学工作,是哈工程“三海一核”交叉学科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装置即将正式投入运行,将面向行业开放服务,为我国核材料基础研究、辐射效应评估等前沿领域提供高质量高稳定性的束流服务,有力支撑相关领域的创新突破和高质量发展。
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是国内重点高校第一个成立的核学院,现已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核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该校核学科在核能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核安全分析评价技术、新工质反应堆关键技术、乏燃料后处理及放射性废物处理技术、辐照效应及辐射应用技术等方向开展前沿科学技术研究,取得了一批显著科研成果,有力支撑“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等“国之重器”的研制,为核工业强国建设、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哈尔滨工程大学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