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破译腐植酸—矿物复合材料“锁镉密码本”

2025-04-29 09:29:07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科技日报记者28日从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获悉,该所重金属生态毒理与污染修复创新团队在国际期刊《化学工程杂志》发表最新研究成果,首次从多尺度视角揭示腐植酸—巯基坡缕石复合材料对镉的吸附与固定机制,为镉污染土壤的高效修复提供了新路径。

镉作为农田土壤首要污染物,其长期累积不仅导致农作物减产,更通过食物链威胁人体健康,成为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重点对象。利用复合材料钝化修复镉污染土壤是当前研究热点,但对纳米尺度下材料与镉离子的界面作用机制,如分子间结合力、电子转移路径等关键科学问题,尚缺乏系统性解析。  

论文通讯作者、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研究员孙约兵告诉记者,研究团队选取三种不同来源的腐植酸——生物源腐植酸、矿物源腐植酸及混合腐植酸,分别与巯基功能化坡缕石复合,制备出三类复合材料。

坡缕石是一种天然黏土矿物,腐植酸则是土壤中天然存在的有机高分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来源腐植酸与巯基坡缕石的复合效果差异显著:生物源腐植酸—巯基坡缕石复合材料对镉的最大吸附量达85.41纳克/平方厘米,较单一巯基坡缕石提升32.2%,显示出更强的镉离子捕获能力。相较于矿物源及混合腐植酸复合材料,生物源腐植酸因含有更丰富的活性官能团,在复杂土壤环境中对镉的吸附稳定性提升25%,抗竞争性离子干扰能力更强。  

“该研究首次在纳米尺度上揭示了腐植酸—矿物复合材料对镉的吸附‘构效关系’,即材料表面官能团的种类、分布及活性决定了其修复效能。传统修复材料研发依赖‘试错法’,而本研究通过量化界面相互作用参数(如粘附力、吸附能),为新型材料设计提供了可追溯的理论模型。”孙约兵说。

责任编辑:王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