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郝晓明
“信号开放,车门关闭,正点开车。”4月30日8时25分,开往北京的G920次列车从沈阳北站平稳启动。驾驶室里,动车组司机黄斌端坐在操纵台前,右手食指和中指竖起并与眉平行,右臂伸直指向正前方……看似简单的手势和动作,蕴含不少技术。
今年43岁的黄斌是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沈阳机务段的一名动车组司机,驾驶动车组列车15年来,安全运行近2500趟,安全走行2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50圈,“首趟”“第一次”“最多”,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屡次出现。
熟悉黄斌的人都知道他特别爱看书,相关技术规范被他翻看了很多遍,而且很爱钻研机车构造,一有空就去请教车间老师傅。“要想列车开得稳、停得准,就要多研究列车控制原理和操纵特性。”黄斌说。
黄斌潜心钻研、不断试验,逐渐摸索出使用不同车型、担当不同区段线路的操作要领,结合线路曲线、坡度、分相位置、道岔限速,反复摸索不同区段的最佳运行速度和制动时机。
渐渐地,黄斌针对CRH380B、CR400BF等5种型号动车组性能特点和交路区段,提炼归纳出18项相关工作法,为动车组安全运行、平稳操纵提供了宝贵经验。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世界上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智能高铁——京张高铁作为交通保障线正式运营,黄斌参与了自动驾驶数据C3+ATO调试。京沈、喀赤、朝凌、沈丹……他参加过4条高铁的联调联试,是沈阳局集团公司执行任务最多的机车乘务员。
要想为“中国速度”培养更多的新生力量,必须在思想上“传”,业务上“帮”,作风上“带”。为此,黄斌在模拟驾驶器上反复指导练习,帮助新职司机熟悉各种行车场景,掌握处置突发状况的方法。
“师父是单位的‘金牌教师’,但他没有一点架子,不但讲业务、教技能,还经常给我们讲他的成长经历和工作经验。”沈阳机务段动车运用车间动车组司机韩世鹏说。
15年时光在钢轨上延展,改变的是穿山越岭的中国速度,不变的是黄斌紧握闸把的使命初心。“每次看到高铁列车在祖国大地上驰骋都充满骄傲,我将一如既往,用责任和爱铺就旅客的平安之路。”黄斌坚定地说道。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