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及700余万名专业技术人员——川渝携手推动人才人事“同城化”

2025-05-09 11:43:04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川渝两地700余万名专技人员实现跨区域人才职称评价互认、1.1万余名高层次人才互认。5月8日,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5周年之际,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部省市战略合作第二次联席会议暨川渝人社合作第十一次联席会议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5年来,两地人社部门围绕就业、社保、人力资源、技能人才、劳动关系、公共服务各方面,落地部省市战略合作协议任务92项,让两地要素配置更加高质高效,人员流动更加方便顺畅,群众办事更加省时省力。

四川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熊义堋介绍,川渝两地建成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5个国家级人力资源平台,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联盟。试点开展深化跨区域人才同城化融入保障机制,实现跨区域人才职称评价互认,惠及两地700余万名专业技术人员。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专家团”服务品牌,748名院士专家开展技术服务6000余次。共同建立川渝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二级岗专家互认互通“绿色通道”。“新重庆人才卡”与“天府英才卡”互认高层次人才1.1万余名。

“5年来,川渝两地人社部门聚焦群众需求,突出首创性、差别化改革,积极推进人社服务‘一体化’、人才人事‘同城化’、收入分配‘协同化’。”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谢辛介绍,川渝两地打造高质量充分就业先行区域,建立首个高质量充分就业评价指标体系,推进各类群体就业创业、投资兴业“同城同待”,促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帮扶就业率年均达90%以上,川渝城镇新增就业5年累计达868万人,进一步激发了川渝就业生态活力。

在人才人事上,联合发布成渝地区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推动职称互信互认、事业单位公开遴选(选调)“同城化”,搭建事业单位专技二级岗位聘用“绿色通道”,实施千名高层次科研人员顶岗培养计划,协同建立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违纪违规联合惩戒机制。

同时,川渝两地人社部门携手打造技能巴蜀高地,发起成立西部高技能人才培育联盟,协同推进西部工匠城、西部高技能人才培育总部建设,建设全国首个“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建成2个“巴蜀工匠”协同培养融合区,两地技能人才总量超1600万人。川渝协同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备赛工作,在近5届世界技能大赛、两届国家级技能大赛中共获得28金、19银、20铜、227优胜,位列西部领先,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

“当前,川渝人社合作已进入提级赋能、持续拓展、潜能加速释放的关键机遇期。”熊义堋表示,具体来讲,在深化人社领域改革协作方面,川渝人社部门将持续提升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力资源、劳动关系等领域政策协同性,并充分发挥重庆、成都两个中心城市的“双核”引领作用,以毗邻地区功能平台为载体,深化双城联动、双核共建,支持成渝双核和毗邻区域在人社政策互认、服务共享、平台共建、人才共育等方面先行先试。

据了解,下一步川渝人社部门将共同打造统一开放的高标准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深化人才共引共育共享机制,联合引进高层次专家人才,推动人才评价结果互认,加快川渝博士后人才发展联盟建设,深入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专家服务基层活动、千名科研人员顶岗培养计划,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同时,两地将共建毗邻地区人力资源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推进川渝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提质扩容;加强川渝技工教育交流合作,协同推进川渝特色重点专业建设,共育输送产业、市场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

责任编辑:王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