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实习生 田诗涵
“博物馆文物都用到了哪些防震技术呢?”“简牍的养生秘诀是什么呢?”“浸冷式液冷技术都有哪些奇妙之处?”……5月9日,甘肃省第十届科普讲解大赛决赛在甘肃兰州举行,来自甘肃省各行各业的参赛选手,以妙趣横生的叙事与多元创意的表达,将晦涩的科学奥秘编织成生动易懂的故事,让前沿理论与奇妙现象在趣味中绽放光彩。
本届大赛以“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紧扣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同等重要战略部署,通过解读前沿科技与本土特色资源,推动科技资源科普化,助力甘肃省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大赛由甘肃省科学技术厅、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甘肃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承办,西北师范大学协办。
今年,甘肃省科普讲解大赛初赛报名人数再创新高,共有319名选手通过预选赛晋级半决赛,最终43名选手脱颖而出,站上决赛舞台。选手演讲的内容从宇宙探索到生命科学的宏观与微观世界,延伸至科技前沿与生活应用的多维场景,科技硬核接“地气”、有深度;多媒体技术运用、互动式讲解、情景化演绎,形式新颖、精彩纷呈;线上同步直播吸引超百万人次观看,评论区留言讨论热烈,精彩讲解化作“科普盛宴”,实现了科学发现和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社会公众。
甘肃省庆阳市融媒体中心的张桦林讲解主题是“给服务器泡个‘冷水澡’——神奇的浸冷式液冷技术”。她在讲解中提到,目前浸没式液冷技术已经被数据中心广泛应用,成为了数字基础设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
“在刚开始了解到这个技术的时候,我觉得非常神奇,如何能让两个原本水火不容的事物共生,并且达到一种科学效应以及一定的应用需求,所以我选择了这个主题,也希望更多的朋友了解到这个技术。”张桦林说。
“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让博物馆里的文物‘跳起了舞’:青铜器摇摇欲坠,瓷器摇摇欲碎,书画摇摇欲飞……这可不是什么有趣的场景,而是文物工作者们最担心的噩梦。”武威市科学技术协会韩嫣以生动的语言讲解了四个具体的应对“计谋”,她希望能够通过科技的力量和人类的智慧,为博物馆里的文物筑起一道道“防震长城”。
西北师范大学精心筹备校级选拔赛,共推荐了5名选手参加省级半决赛,最终3名选手进入决赛。西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马世年表示,西北师范大学一直坚持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两手抓”,以科技创新牵动科学普及工作,将科普融入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中,聚焦服务国家战略与甘肃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创新理念科学育人,实现了科普能力提升与学科建设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据悉,本届科普讲解大赛恰逢甘肃省大赛创办10周年。10年间,甘肃省累计选派27名选手参与全国科普讲解大赛,甘肃省科技厅多次荣获优秀组织奖。甘肃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腾宇表示,近年来,甘肃省科技厅坚持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协同推进,大力实施强科技行动,组织研产融合科技攻关赋能计划,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和科技人才引育,不断夯实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全社会参与的大科普格局日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