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抗动脉粥样硬化新靶点

2025-05-11 20:24:02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记者11日从昆明理工大学获悉,该校研究团队与重庆医科大学携手合作,在抗动脉粥样硬化新靶点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揭示了信使核糖核酸加工因子RBPMS可增强动脉粥样硬化和受损血管心肌素变体的转录平衡,有望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驱动的斑块纤维帽形成和干预后再狭窄。国际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发表了相关成果。

动脉粥样硬化作为众多心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危害巨大。全球每年约1800万人因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离世,这些疾病往往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密切相关。目前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主要包括调整血脂的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和改善心脏重构的药物等。在后他汀时代,新药物不仅要具备单一疗法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还需展现出增量效益,这对研发新型药物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促使科研人员探寻更精准有效的新靶点。

昆明理工大学医学院教授蒋立虹和重庆医科大学教授黄荣忠、孙阳等人合作,通过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在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中,信使核糖核酸加工因子发挥着关键作用。在人类和小鼠的动脉粥样硬化动脉以及血管损伤模型中,该基因的表达与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标志物呈正相关,可促进收缩表型分化,显著减少高脂饮食的载脂蛋白相关基因敲除小鼠的斑块帽形成,并抑制内膜增生。

研究进一步发现,在血管健康维护中,信使核糖核酸加工因子就像一把精准的“钥匙”,能直接对接心肌素前体信使核糖核酸,让血管平滑肌细胞更好地收缩,同时还能阻止血管平滑肌细胞不断增殖。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管和受伤的血管中,信使核糖核酸加工因子还能增加心肌素变体的基因产物比例,它通过既促进收缩又抑制过度生长的双重调控方式,防止血管里的斑块变大、阻止血管在治疗后再次变窄。

这一发现,为相关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全新的分子靶点,并为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研发和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新思路。

责任编辑:陈可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