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孙瑜
13日,由中铁十六局承建的北京通州新增海绵城市工程玉带河大街“调蓄池+泵站”项目顺利完成地面回填,标志着工程主体结构施工全部完成。
通州新增海绵城市工程项目包含玉带河大街、通胡大街防涝泵站及蓄水净化池。中铁十六局项目负责人郭磊磊介绍,蓄水净化池应用硅砂蜂巢储水自净化技术,可实现雨污水源头蓄水减排、就地净化回用。项目投用后,这里将成为城市雨水的“净化中枢”——裹挟泥沙、污染物的初期雨水经分流沉淀系统净化后,可直接用于河道景观补水和植被灌溉,实现水资源再生利用。
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成功采用全国首例应用于施工全周期的基坑气膜。该基坑气膜长165米、宽80米、高37米,气膜内最大净高差达60米,覆盖在玉带河大街“调蓄池+泵站”工地上方,施工中减少扬尘颗粒90%以上,噪音减排达70%以上,降低了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中铁十六局项目总工程师王煜涵介绍,该基坑气膜于2024年5月搭建完成并投入使用,创下了北京市基坑气膜规模最大、发挥效益最高、气膜内施工作业最复杂的“三个之最”,项目所有工序全部在气膜内完成,极大缩短了施工周期。该气膜还配备远程智能控制系统,可通过手机APP或电脑端口实时查看气膜运行情况,实现对室内外环境监测、压力控制、除尘通风等综合监管智能化。
据悉,北京通州新增海绵城市工程采用全地下建设形式,主体结构建成后地面将恢复为绿化带,形成与大运河景区风貌统一融合的景观节点。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改善副中心城市生态环境,为区域防洪安全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