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推出国内首套医学整合课程数字教材 塑造教育数字化新生态

2025-05-13 17:27:24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逼真的高清心脏结构图、可拆解的三维模型,以及生动的临床手术视频……近日,在重庆医科大学的课堂上,一番别样的学习场景正在上演。医学生们告别了厚重的医学教材,取而代之的是涵盖了12册医学整合课程数字教材的一台平板。教师借助数字教学助手发布讨论作业,一键便能获取学情数据,清晰了解同学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作为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先行探索者,重庆医科大学推出国内首套医学整合课程数字教材,并全面接入人工智能系统,提升学习效率。

数字化浪潮下的医学教材变革

“医学课本又多又厚又重,上课携带起来不方便,也无法快速查找知识,内容更新也慢,很多前沿知识都没有。要是遇到复杂的解剖结构,光看文字和图片,根本理解不了。”这是不少医学生的感慨。

近年来,医学教育领域数字化发展迅速,传统纸质教材的局限性愈发突出,难以满足师生的教学需求。在教育部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政策指引下,2021年,重庆医科大学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依托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的丰富资源,启动整合课程数字教材的编写工作。

“2009年,我们就率先开展整合医学教学改革,那时就想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培养更优秀的医学人才。”重庆医科大学教务处处长、《神经系统疾病与精神疾病》数字教材副主编朱丹教授介绍,学校构建起基于器官系统的基础与临床课程全面融通的整合教学模式,并于2015年联合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写出版国内第一套基础临床贯通的医学整合课程纸质教材。

2022年,国内第一套医学整合课程数字教材正式出版,并于2023年在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上发布,全套数字教材涵盖《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12个分册,“全校300余位基础和临床的教师参与本套教材编写,约885万字,不但打破了传统三段式医学教学模式,使得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融会贯通,同时也打破了教材纸质出版的模式,采用了全数字化呈现形式,成功实现了学科知识整合与数字技术应用的双重突破。”朱丹介绍。

不断创新提升学习效率

“数字教材让医学知识不再枯燥乏味,携带方便,快速查阅,实时更新。现在上课就带一个平板或者笔记本电脑,甚至一个手机也能获取数字教材。”数字教材在学生群体中广受好评。

在整合医学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数字教材打破传统教学和教材编写模式,实现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深度融合;创新教材呈现形式,学生通过平板、电脑、手机多端登录,就能获取大量视频、图片、三维模型等多媒体资源,将抽象难懂的医学知识立体呈现;融合虚拟仿真交互操作,再现临床典型病例检查,解决教学中不易展示真实病例的难题;在课堂教学方面,借助数字教学助手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师生互动留言、在线实时讨论,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学迹记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状态,调整学习进度,搭配画线、笔记、录音、全书搜索定位等功能,提升互动学习体验。

此外,数字教材平台还链接中国医学教育题库、中国医学教育慕课平台、虚拟仿真教学案例库、试题库等,为临床教师和学生提供海量医学扩展知识。

2022年6月,本套数字教材在“人卫教学助手”平台正式上线,支持学生通过手机、电脑、平板等多终端阅读使用。该教材已全面应用于学校的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教学,累计服务在校生超5000人。2025年2月,DeepSeek全面接入数字教材,实现精准调取全套教材知识体系,通过智能算法生成结构化解答,帮助学生构建更全面、深入的医学知识体系,极大提升学习效果。“碰到不会的题,不用翻书翻半天,AI问答助手直接帮你把整本书的相关知识点‘打包’送过来,学习更加高效顺畅了。”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王欣然说。

重庆医科大学邱景富副校长表示:“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医学教育数字化改革,以数字教材为牵引,进一步优化数字教学服务体系,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李梦一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