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这意味着我国矿山行业在关键动力技术领域,成功挣脱对国外技术的长期依赖枷锁。”5月9日,中国矿业大学教授、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周伟在潍柴矿山动力第二代新品发布会现场表示。深耕矿业领域20年,周伟清楚我国矿用发动机“核心在外”的现状,而当天发布的新品意味着我国自研的矿用动力将实现“自主可控替代”。
据了解,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潍柴)此次发布的新品涵盖适配矿用挖掘机、刚性矿卡的M系列大缸径矿用发动机,配套矿挖、宽体车的H/T系列发动机。“大马力、可靠性、适应性、易维保”是其典型特征。据潍柴技术人员介绍,此次发布的新品突破了12项核心技术,实现98%本土化配套,大修周期达2万小时,综合油耗较竞品低5%—15%,以“柴油—甲醇—燃气—混动—电动”多元能源战略,将重塑矿山装备格局。
“当下,我国重型矿山装备大多由国际巨头垄断,这些公司凭借丰富经验和先进技术占据优势,市场售价、维修费用都十分昂贵。”与会的包钢白云鄂博铁矿副矿长王国栋坦言,“外资品牌让人放心,也让人操心。”“放心”意指其可靠性,“操心”则指向其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维修昂贵以及核心数据不共享问题。
据了解,矿山装备运行中产生的数据可有效支撑智能矿山建设,但外企常以“技术保密”为由拒绝共享核心数据。为此,潍柴直面“核心部件仰赖进口、技术受制于人、数据主权旁落”三大痛点,“死磕”到底,最终用20年时间实现了从底层代码到核心技术的全自主掌控。
比如在市场关注的发动机可靠性方面,此次发布的M系列大缸径矿用发动机通过高强度纯钛叶轮适应苛刻工况、柔性双并联起动机极寒启动,无刷发电机2倍寿命等技术,将可靠性提升至新高度;H/T系列发动机则依托全球突破53.09%高热效率发动机平台,采用高效燃烧技术、高效增压器匹配技术、降摩擦损失技术等,综合油耗较竞品低10%以上。
上述种种突破,让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苏子孟颇为感慨:“潍柴的突围,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飞跃,更是中国智慧的集中展现。”
关键数据共享是上述新品的另一张“王牌”。周伟表示,潍柴可将经过处理与分析的数据提供给矿企,这些数据能够融入矿山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助其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故障预警以及精准调度,从而大幅提升矿山开采作业的智能化水平。
“我们的大型矿卡依赖进口,主要是大马力发动机、变速箱、液压阀芯,还有关键的密封件。”来自北方重工集团的武磊向记者表达了矿卡行业自主可控的紧迫性,他表示,“潍柴这几年把大型矿卡的核心技术解决了,这是露天煤矿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