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宋迎迎
5月12日,青岛举办海洋产学研协同创新产业化落地对接会,汇聚海洋创新资源,搭建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桥梁,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协同。
会上发布了“43+70”首批海洋科技供需清单,包括43项研发成果、70项技术需求。清单覆盖“CH系列海陆钻井机器人”等12个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典型案例,“固体浮力材料制备技术、系列化海洋环境监测浮标”等研发成果,以及“深海养殖装备材料工艺、海洋药物原料提取技术”等关键需求。活动为联盟成员提供可视化对接指引,推动成果转化从“分散对接”转向“清单化导航”。活动同步配套80项金融产品清单,为成果转化提供“技术+资金”双支撑。
聚焦海洋电子信息、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现代渔业3个重点领域,会议期间举办了分领域沙龙。分沙龙采用“供需单位主发布+合作伙伴响应”机制,定向邀请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等60余家单位,围绕海洋石油工程装备智能制造关键技术、海洋生物饮品功能性原料提取及去腥味技术、深远海养殖装备等展开精准对接,提高合作匹配效率。
此次对接会是青岛推进海洋科技创新的重要实践,促成16项合作意向,涉及海洋电子设备研发、海洋药物创新、渔业养殖技术升级等多个方面。未来,青岛将以清单化管理、常态化对接、市场化运作为抓手,持续释放海洋科技潜力,加速形成“创新驱动产业、产业反哺创新”的良性循环,为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提供坚实支撑。
(青岛市海洋发展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