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上演”影视魔术秀

2025-05-14 14:04:18 来源: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王姗姗

自2022年起,北京国际电影节设立了AIGC电影单元,旨在挖掘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影视领域的潜能,推动AIGC与电影艺术的深度融合。在今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上,主办方利用AIGC,让众多明星与小时候的自己同框互动,引发广泛关注。

那么,AIGC如何让处在不同时空的人“见面”“拥抱”?它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如何?除了AIGC还有哪些创新技术近年来深度参与影视制作?科技日报记者日前采访了达瓦(重庆)影像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传媒艺术专业委员会理事陈亮。

跨时空相拥这样实现

AIGC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生成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内容的技术。陈亮说,在一些常用的AIGC生成软件中,上传明星现在和小时候的图片或视频,再输入微笑、拥抱等提示词,几分钟便可生成二者相拥的视频。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其中却包含了人脸识别与特征提取、深度学习、动作捕捉以及光流追踪等多种复杂技术。

首先,AIGC生成软件需要利用人脸识别与特征提取技术,精准定位图片、视频中人物的眼睛、嘴角等面部关键点,分析不同年龄段人的骨骼结构和皮肤纹理变化,再将明星的面部特征与其童年模型进行关键点对齐,调整骨骼比例、皮肤质感等。

其次,AIGC生成软件运用动作捕捉与姿态同步技术,通过多摄像头阵列实时采集明星的肢体动作、微表情及眼球运动数据。这些数据经算法处理后,能驱动虚拟形象实现毫米级的动作同步。在互动环节中,系统会针对不同需求进行特殊处理。例如,当需要将成年演员的肢体动作映射到童年虚拟形象时,软件会运用比例缩放与动态适配算法,在保证动作实时同步的同时,精准调整人物体型,确保虚拟形象的动作既自然流畅又符合角色设定。

再次,在光流追踪技术支持下,AIGC生成软件可捕捉人物面部肌肉运动数据,据此让生成的视频中人物在拥抱、微笑时,面部表情更自然。

最后,AIGC生成软件通过渲染与虚实融合技术重建背景环境,再结合深度学习超分辨率技术提升历史素材画质,将拥抱动作与生成的人物形象进行动态结合,形成互动视频。

不过,用AIGC生成的视频存在时长短、画质不高的问题,且用户难以对生成内容进行精细化调整。陈亮说,这使得由AIGC生成的视频难以满足电影叙事和画质要求。因此,当前AIGC在创意短视频和微短剧制作中应用较多,但在电影制作中应用较少。

多种技术助力影片拍摄

“除了AIGC,数字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也被应用在影视制作中,使影视创作更加高效、精细和多样化。”陈亮以达瓦(重庆)影像科技有限公司首创的实时数字人“硬技术”为例介绍道,技术团队采用图形图像技术等专业技术,使电脑设计出的数字人能实时做出与真人一模一样的动作和表情。

虚拟现实技术在影视制作中同样大放异彩。它通过构建高度逼真的虚拟场景,为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在拍摄阶段,导演和演员借助相关设备提前“进入”虚拟场景,规划走位、设计镜头,提升拍摄精准度。在后期制作时,虚拟现实技术能对虚拟场景进行细节打磨,增加特效真实感。同时,虚拟现实技术还催生了虚拟现实电影,其以360度全景视角为观众带来全新观影体验。

除此之外,为解决传统影视制作长期存在的布景成本高、拍摄周期长等问题,虚拟拍摄科技影棚应运而生。这类影棚集成了虚拟拍摄棚、扩展现实摄影棚、动作捕捉棚等先进设施,为影视创作提供了多种技术支持。拍摄时,演员能够在飞驰的火车、神秘的古墓、宇宙飞船等逼真的虚拟场景中表演,突破了现实场景的限制。

与此同时,导演可通过实时合成技术,即时看到影片拍摄效果,实现“所见即所得”。凭借这些技术,团队无需频繁转场,便能在一个影视棚内完成整部电影的拍摄工作。这不仅大幅降低了拍摄成本,还显著提升了拍摄与制作效率。

“前沿技术与影视制作的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将成为影视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陈亮说。

责任编辑:许茜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