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日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作科所)发起,腾讯参与支持的作物种质资源“天书计划”正式启动。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长期战略保存资源超过58万份,基因型和表型鉴定占比分别超过60%和25%,玉米种质资源改良计划深入实施,积累了丰富的实物资源和数据。
“目前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资源鉴定、利用的关键阶段,运用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构建多元育种技术融合体系,形成一体化智能设计育种技术平台,培育高产优质、节本增效、高抗广适的重大新品种,对推动我国种业振兴十分重要、十分紧迫。”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杨振海表示。
“天书计划”旨在组建覆盖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作物95%以上多样性的核心种质群体,创建资源基因型+表型标准数据集,建立作物基因资源库,建设作物智能精准设计育种平台,推动形成“资源-数据-挖掘-设计”一体化育种体系。
“‘天书计划’是以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中保存的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种质资源为基础,对作物基因组蕴含的复杂遗传密码进行解码的系统工程。作科所将通过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打造智能育种新质生产力,推动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保障种源自主可控。”“天书计划”主要负责人、作科所所长周文彬介绍。
“天书计划”既是科企合作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重要机制创新,也是共同推动种业振兴的实际行动。“未来,‘天书计划’将聚焦国家种业战略需求,瞄准解决种业自主创新的技术瓶颈,突出基础性、原创性,与现有资源鉴定改良、挖掘创制和科研育种攻关协同衔接,建立健全种质资源和数据管理制度,推动我国作物育种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杨振海表示。
(作科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