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谢开飞 通讯员 张伟
组建农林人工智能研究院、“校际合作”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多措并举实施“靶向引才”……5月15日,记者从福建农林大学获悉,该校抢抓发展机遇,近日推出系列举措,全力推动人工智能与农林学科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农林“人工智能+”创新高地,为福建数字经济建设、现代农业新质生产力以及智慧林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拟集中突破一批农林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引育一批农林人工智能领域高层次人才,致力成为农林人工智能的技术创新高地、人才孵化器和产业连接器”,5月13日,福建农林大学党委研究通过农林人工智能研究院的组建方案,启动筹建工作并提出具体目标。
据介绍,该研究院以“需求导向、跨界融合、应用落地”为宗旨,依托农业人工智能、农林大数据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及智能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整合农业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和农林大数据研究中心等全校相关优势力量。“力争通过3到5年建设,组建一支由100人左右组成的一流人才队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实现相关学科融合发展,并适时成立人工智能学院,逐步建成农林学科领域的现代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高地。”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国内普遍面临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难题。为此,福建农林大学一方面开展“校际合作”联合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4月17日,福建农林大学党委书记赖海榕率队拜会同济大学党委书记郑庆华院士,双方将在生物、医学等领域启动研究生联合培养计划,并将人工智能前沿课程、实践项目融入培养方案;双方组建导师团队,实行“1+1”双导师制,联合开展交叉领域科研。通过干部挂职、师资互访、团队共建等形式,全面提升两校在人工智能与生物、医学交叉领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另一方面,福建农林大学实施“靶向引才”破解人工智能发展核心难题。近4个月来,福建农林大学拜会走访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学校,重点引进人工智能领域高层次人才,并与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工研院等多所高校与科研机构完成首轮对接,初步确定了12个重点引进方向。
同时,该校在4月底组织举办“2025年海内外英才论坛”,吸引了来自欧美、亚太等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报名参会,已有多名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学者与该校达成初步引进意向。该校正精心组织筹划举办人工智能领域的主题学术论坛,积极推进人工智能高端学术交流和高层次人才“引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