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
5月17日—18日,全球中国人民大学校友跨越五湖四海,共赴“从延安到世界:传承与超越”中国人民大学首届全球校友大会,一同见证全国首个涉外法治大模型上线运行。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在致辞中指出,中国人民大学从延安一路走来,40万人大人始终与党和国家同行、与伟大时代同行、与发展进步同行。母校将与广大校友想在一起、拼在一起、干在一起、站在一起,一道擦亮底色,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始终不忘“来时路”;一道团结奋斗,聚力建设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快速发展的“新人大”,齐心共赴“赶考路”;一道勇立潮头,与时代发展和国家需要同频共振、同向同行,昂扬奋进“复兴路”;一道面向未来,扎根中国式现代化火热实践,携手并进“全球路”。期待与全球校友心手相牵、奋力向前,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人大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希望广大校友与母校携手并肩、勇毅前行,听党话、跟党走,传承好红色基因;与国家同行,深刻把握发展机遇,为培养国家战略急需人才贡献智慧;走在时代前列,勇做时代先锋,在数字时代浪潮中构筑人文科技融合新生态;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不负于人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更大贡献,书写属于人大人、属于中国、属于全人类的壮丽篇章。
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涉外法治大模型正式上线运行。
该大模型是全国高校首个涉外法治大模型,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高瓴人工智能学院联合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同研发,共收集24个国家3万多部法律法规、超过4810亿词法律类文本数据、30万条法律类指令数据、人工标注的上千条高质量涉外法治指令数据。该大模型旨在应对快速增长的国际法律需求、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促进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其具备高质量的涉外法律知识库、高精准的多语言法条检索系统、高可信的法条增强生成框架、融合深度思考的法律推理功能四大核心优势,将在搭建全球数据合作平台和涉外法律智能服务平台、推动构建涉外法治自主知识体系、革新全国涉外法治教育教学手段等方面提供示范支持。
以“聚”为主线,中国人民大学首届全球校友大会聚焦“聚合、联动、共鸣”,纵向传承、立体延伸,覆盖学术、公益、文化、情感等多元维度,“聚・发展”“聚・怀旧”,赓续红色基因,延伸学术脉络;“聚・人气”“聚・文体”,构建校友情感共同体;“聚・公益”“聚・卿老”“聚・亲子”,将“母校情”升华为“家庭情”“社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