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杨宇航
5月17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进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更章门巴民族乡羊肚菌种植基地,田间地头尽是繁忙的劳作景象。
踏入基地,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大棚错落有致。走进棚内,灰褐色的羊肚菌探出菌盖。工人们手持小刀,穿梭在菌垄之间,手法娴熟地进行采摘、分拣、装筐等工。
羊肚菌不仅香味独特、口感鲜美,更蕴含着丰富的营养价值,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与矿物质,同时具备极高的药用价值,在市场上备受青睐。而人工培育的羊肚菌凭借种植周期短、经济效益高、收益见效快等显著优势,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冬季播种、春季采收的特性,巧妙避开农忙时节,不仅有效提升了土壤肥力,更让过去闲置的 “冬闲田” 摇身一变成为村民的 “增收田”。
“发展羊肚菌种植,就是要壮大集体经济,带动乡亲们增收致富。” 据当地合作社负责人殷成义介绍,为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他于2024年8月承包80亩土地,大力发展大棚与林下仿野生羊肚菌种植项目。得益于科学规范的管理,今年羊肚菌迎来大丰收,目前已进入盛摘期。预计大棚种植模式下每亩产量可达450斤,林下种植每亩产量约300斤,全年将为村里带来24万元左右的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