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益生菌科研水平已跃居全球头部方阵

2025-05-20 19:22:48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付丽丽

“20年来,我国益生菌科研水平已跃居全球头部方阵,益生菌领域的论文、专利位居全球首位。同时,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益生菌消费市场,国产菌株研发、产业化技术、临床应用研究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20日,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第20届益生菌与健康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孙宝国说。

孙宝国表示,当前,生物制造、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不断推动着食品工业的全方位革新,益生菌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其菌种资源已成为各国战略性生物资源,消费者对益生菌的认知水平也处于历史最好时期,益生菌行业迎来历史性的战略机遇期。

孙宝国强调,未来,益生菌行业发展要继续坚定地与科技同行,要下大气力加大益生菌领域科研投入,在国产菌株资源挖掘、功能循证与临床数据积累、发酵工艺稳定性、活菌数保持与鉴定等方面,不断提升科研水平与成果转化能力,真正将科研实力转化为产品竞争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卫也指出,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深入推进和国民健康消费意识觉醒,我国益生菌产业正以年均15%的增速迅猛发展,迎来黄金发展期。

尽管发展迅猛,但行业仍面临核心菌株依赖进口、功效评价体系不完善等挑战。因此,大会发布共识称,益生菌诸多健康功能声称需基于严格的科学证据,其证据链的建立应具有明确的作用机制,详实的临床研究结果及科学客观的判定指标。由于益生菌健康功能具有菌株特异性,应在菌株水平判定其健康功能并给予相应的功能声称。

与会专家还认为,生态学理论是益生菌菌株互作及复配的参考依据。益生菌菌株复配的生态学理论主要有菌株交叉喂养、功能互补、生态位竞争等。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及组学技术的有机融合,有望推动益生菌复配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同时,菌株水平精准鉴定与活性评价是复配益生菌产品质控的关键。未来技术创新可关注AI算法优化、引物设计、耐热DNA聚合酶开发等,以进一步推动检测体系向多菌功能化方向演进,支撑益生菌产业标准化与个性化升级。

责任编辑:冷媚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