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工作或对大脑结构有影响

2025-05-21 17:40:53 来源: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一项发表于《职业与环境医学》杂志的最新研究指出,长时间工作可能对大脑结构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调控情绪和执行功能(如工作记忆、解决问题)的关键区域。这种过度劳累引发的神经适应性变化,最终可能损害人的认知能力与情绪健康。  

 既往研究表明,超时工作与心血管疾病、代谢异常及心理健康问题密切相关。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过度劳累每年导致全球超80万人死亡。尽管过度工作造成的行为和心理后果已较为明确,但人们对其背后的神经机制与解剖学变化仍知之甚少。 

 韩国科学家通过脑容量结构分析,针对超时工作的医护人员展开研究。数据来源于嘉泉地区职业队列研究的110名参与者,其中78人工作时间正常,32名超时工作者每周工作52小时或以上。  

研究团队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法(VBM)和基于图谱的分析技术,对比两组人员的脑容量差异。VBM是一种通过神经影像定位灰质区域差异的先进手段。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超时工作者的执行功能和情绪调节相关脑区出现显著改变。  

例如,额中回体积增大了19%。这一区域主导注意力、工作记忆及语言处理等高级认知功能。此外,包括额中回、岛叶和颞上回在内的17个脑区均出现了峰值增加。岛叶作为大脑的整合中枢,负责协调身体感觉、情绪处理及社会认知。  

研究团队认为,这些结构性改变或许从生物学层面解释了过度劳累者常见的认知迟钝与情绪波动。未来需通过纵向追踪和多模态神经影像研究,进一步验证结论并揭示其深层机制。

责任编辑:左常睿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