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研发+三明制造”闯出融合发展新路

2025-05-21 15:17:58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谢开飞 通讯员 庄佳丽

依托沪明绿色氟代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海西联合药业有限公司携手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推进氟烷类麻醉剂等新兴产业发展;共建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福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创新京明合作科特派服务机制,推动石墨烯前沿技术和产业深入对接……

5月21日,记者从福建省三明市日前组织召开的2025年六大科技创新平台工作推进会上获悉,该市发挥三明市氟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福建永安市永清石墨烯研究院等六大科创平台“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共建京沪协同创新与技术开发平台,探索“京沪研发+三明制造”,闯出融合发展新路,推动石墨烯、氟等新材料产业风生水起。其中,三明高端石墨和石墨烯被列入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成为全国首批11个石墨烯产业示范基地之一。

突破瓶颈,创新驱动延链补链强链

围绕产业链延伸,加快含氟精细化学品、含氟聚合物、无机氟化物三个工程中心建设,新建含氟薄膜材料、含氟精细化学品、含氟新能源材料三个研发团队和分析测试中心,专用实验室面积2500平方米以上……在三明市六大科技创新平台最新考核中,三明市氟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获评优秀。

三明地处福建山区、闽江源头,素有“中国绿都”之誉。近年来,针对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资源匮乏,中试条件薄弱、成果转化难等问题,三明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布局建设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海西(福建)分院、三明市氟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六大公共服务科创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建设福建省氟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氟化工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研究、中试放大和成果转化实(试)验条件。

“我们抓住京明科技合作、沪明对口合作机遇,利用京沪丰富的人才和产业集群优势,发挥萤石矿、微晶石墨矿资源丰富,老工业基地制造业应用场景多等优势,创新‘京沪研发+三明制造’机制,构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中试放大+产业应用’全链条创新体系。”三明市科技局局长李荣安说,这一模式实现了科技成果离岸孵化、科技人才异地办公,推动了技术成果及项目在三明市落地转化。

氟石,被誉为“第二稀土”,氟新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电池等新兴产业领域。瞄准含氟药物这个前景广阔的大市场,依托三明市氟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三明学院和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共建沪明绿色氟代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以氟代制药产业技术需求为切入点,聚焦含氟新药的发现、含氟药物绿色合成工艺的创新、含氟电子特气等重点领域。

“我们将借助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在含氟药物创制、氟代制药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人才、技术优势,共建氟代制药研发团队。”研究中心负责人肖旺钏博士说,中心将专注于研发绿色、环保、高效的氟代制药技术,推动全市氟新材料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助力三明打造成为全省含氟原料药及中间体重点产业基地。

高位嫁接,“黑科技”助力提档升级 

石墨烯被誉为“新材料之王”,正引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位于三明永安的梦康石墨烯家居科技公司,抓住京闽科技合作引进北京科特派服务带来的机遇,应用石墨烯这一“黑科技”,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原来早在2019年12月,北京市科委、福建省科技厅、北京石墨烯研究院、三明市政府,四方签约并依托福建永安市永清石墨烯研究院,共建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福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高位嫁接”北京优势科创资源。同时,三明市以开展京闽科技合作为契机,创新京明合作科特派服务机制,针对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每年从在京高校、科研院所中选任10至20名相关领域专家、教授作为三明市科技特派员。其中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王旭东研究员和中关村石墨烯产业联盟周静由此入驻梦康公司进行服务。针对梦康公司的技术需求,双方共同开展了石墨烯抗菌聚氨酯复合材料等研发工作。

目前,永清石墨烯研究院已完成检测认证中心、技术开发中心、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在全市首家取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资质,为永安市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园区内80%以上的企业提供检测认证服务。该院探索“科创平台+研发代工+产业园+大赛”模式,连续举办四届中国福建(永安)石墨烯创新创业大赛,吸引全国相关高校院所和企业参加,推动一批参赛项目成功落户永安市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园进行成果转化。

三明市科技局副局长吴翠蓉介绍,围绕石墨烯领域重大技术需求,三明实行关键技术攻关“揭榜挂帅”制等。依托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石墨烯领域专家团队,永清石墨烯研究院针对新型碳材料等领域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其中该院联合贝特瑞集团开展微晶石墨负极材料产业化研发取得较大突破,小试样品在国内20余家主流电池厂家第一阶段测试结果良好。

填补空白,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试行“人才编制池”管理办法、建立与绩效相挂钩的奖补制度……“近年来,三明市通过加强对六大科技创新平台目标管理,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建立富有活力的研发创新体系,推动人才、技术、项目等创新资源向平台集聚,不断增强平台科研实力和服务能力。”李荣安说。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海西(福建)分院围绕工业母机关键技术和国产替代产品进行研发,成功攻克高端装备关键技术20余项,转化形成高端装备15台(套),获首台重大技术装备认定3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评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多项成果加快转化并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三明市装备制造领域转型升级。

三明市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厦钨新材料等公司合作开展高比能电池评价项目,联合成立科技成果运营公司,平台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三明市农科院新增市级及以上科技项目22项,选育农作物新品种69个,其中获审定、认定新品种数量15个,实现全市首笔涉农科技成果转化单笔突破300万元交易。

目前,三明市六大平台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8亿余元,拥有实验室及中试基地面积4.5万平方米,研发设备总投入1.2亿元;聚集专兼职研发人员380余人,组建研发团队25个,在研项目153个;累计实现成果转化63项,带动新增产值近11亿元。

李荣安表示,三明将引导六大平台围绕“四链”融合,坚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以服务重点产业发展为宗旨,积极融入京明、沪明科技合作及新时代山海协作,进一步加快创新人才引育,完善激励机制,不断深化拓展产学研合作,持续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推动成果转化应用落地,为服务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三明市科技局供图)

责任编辑:王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