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信号工王勇:指尖革新守护钢铁动脉

2025-05-21 18:00:23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朱虹 通讯员 佟思瑶 侯继尧

在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牡丹江电务段,59岁的信号工王勇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草根发明家”。40年来,他扎根铁路一线,用18项实用发明解决了生产中的诸多难题,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更保障了铁路运输安全。他的故事诠释了一名普通铁路工人的智慧与坚守。

5月20日,在牡丹江电务段综合检修车间,一群年轻职工围在王勇身边,好奇地摆弄着他的最新发明——转辙机接点擦拭仪。这台形似电动牙刷的小设备,能在两分钟内清除转辙机接点片上的油污,而以往,工人们需要用白布反复擦拭半小时,甚至磨秃指甲。

“以前擦半小时,腰都直不起来,现在只要两分钟!”青工刘浚楠赞叹道。这项发明的灵感,竟来自王勇女儿送他的一支电动牙刷。震动刷头的设计触发了他的思考,他拆解废旧设备,淘换微型电机和齿轮,经过百余次试验,终于研制出这台高效清洁工具。如今,该发明已申请国家专利并投入批量生产,效率提升15倍,成为铁路检修的“神器”。

王勇的发明天赋并非偶然。年轻时,他就对机械修理充满兴趣,邻居家的洗衣机、同事家的电视机坏了,他总能轻松修好。久而久之,“草根发明家”的名号在工友间传开。

参加工作40年,他的每一项发明都源于生产实践中的痛点。电机转子换向器打磨抛光机提高了打磨精度,锁闭齿轮圆弧面磨耗检测仪实现了毫米级测量……“以前觉得修电器有意思,后来就想,要是能让机器自己干活,那该多好!”王勇笑着说,“现在做出来了,用着真方便!”

王勇的发明不仅提升了效率,更激发了年轻职工的创新热情。在他的带领下,车间里的青工们纷纷加入创新团队。他带的6名徒弟,如今都已成为技术骨干。

从一支电动牙刷到18项革新专利,王勇用指尖的革新诠释了工匠精神。“虽然还有一年就退休了,但我要继续做好传帮带,培养更多‘发明家’,为铁路运输保驾护航。”王勇坚定地说。

责任编辑:冷媚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