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分夺秒抗旱 全力供水保苗

2025-05-22 07:42:53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孟辉 科技日报记者 付丽丽

小满时节,一年中最繁忙的“三夏”大忙逐渐拉开序幕。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今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旱情,有的地方出现秋冬春连旱的罕见天气,威胁着粮食安全。

“天不帮忙,人就要更努力。”水利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水利部门充分发挥灌排工程体系作用,有效提升抵御干旱的能力,夯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水利基础。

午后的关中平原,烈日炙人。在渭南市临渭区故市镇板北村,汩汩水流顺着灌渠涌入麦田。34岁的种粮大户张夏手持铁锨引导水流,黝黑的脸庞淌着汗珠。

“这是今年浇的第三水,水源保障太给力了!”看着绿油油的麦田,张夏甚是欣慰。张夏种植的600亩小麦位于陕西省交口抽渭灌区。该灌区是陕西省12个大型灌区之一,灌溉范围覆盖西安、渭南两市6个县区,有效灌溉面积113万亩。“从正月初六至5月13日,渠首引水1.4亿立方米,比往年多了近一倍。”陕西省交口抽渭灌溉中心总规划师、灌溉科科长韩延安说,他们通过长时间稳定供水,确保灌区大旱之年无旱象。

“今年灌溉浇水可立了大功!”在河南省获嘉县冯庄镇屯街村,村支书郭希明告诉记者,今年天旱雨水少,村里3000多亩地全靠人民胜利渠引黄河水灌溉,由于水浇得及时,“收成差不了”。

农谚云:“有收无收在于水。”应对旱情,及时浇灌是关键。陕西省水利厅农水处工程师胡战峰介绍,陕西充分发挥大中型灌区、抗旱机井、机动水泵、沟道补水泵站、湖库调蓄的作用,灵活调配,综合利用水资源,最大限度保障农业灌溉用水。

面对各地旱情,水利部及时调度流域骨干水利工程确保抗旱用水需求,同时加强雨水情监测预报,制定供水保障方案,特别是发挥大中型灌区抗旱主力军作用,坚决打赢这场抗旱攻坚战。截至5月下旬,全国春灌面积近4亿亩,春灌工作已近尾声,为夺取夏粮稳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在地处河南省新乡市的水利部灌溉试验总站试验研究基地,12块均为0.01亩紧紧相邻的实验地块,见证了不同灌溉条件下小麦的生长变化。

5月中旬正值河南小麦生长的灌浆期。从无灌溉逐渐到充分灌溉,小麦也从低矮枯黄逐步过渡到粗壮绿油。“实验直观反映灌溉与小麦产量的关系。”端详着实验地块的麦苗的水利部灌溉试验总站常务副站长刘战东说,灌溉对粮食生产至关重要,有水无水“两重天”。

我国耕地灌溉面积超过10.8亿亩,2024年耕地灌溉面积上生产的粮食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80%。“大中型灌区亩均产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到2倍,是旱地的2.5到3倍。”水利部农水水电司副司长许德志说,灌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力军。

“十四五”以来,我国现代化灌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数据显示,我国已建成大中型灌区7300多处,形成相对完善的蓄水、引水、提水、输水、排水工程网络体系,耕地灌溉面积持续增加,为端牢“中国饭碗”夯实了水利基础。

许德志表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6.38亿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超过4亿亩,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从402立方米下降到347立方米,实现了灌溉面积、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加。

责任编辑:王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