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韩荣
5月21日,第一届“气候变化下古建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在山西省太原市举办。
本次论坛以“气候变化下古建保护:韧性社区与可持续未来”为主题,旨在通过开展跨领域、国际化的交流互动,凝聚共识,拓展思路,共同探索气候变化下古建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为提升世界文化遗产的气候韧性提供可复制的中国经验与多边合作范式。
论坛聚焦“气候变化下的不可移动文化遗产:风险与保护策略”“国内外包括减缓、适应和韧性措施在内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案例”“国内外包括减缓、适应和韧性措施在内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案例”三大核心议题,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古建筑的威胁与解决方案。
会议期间,“气候变化下古建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合作交流平台”正式发布。该平台通过跨领域、多层次合作提升文化遗产气候韧性,以跨学科研究与政策协同、试点示范和社会推动、国际合作与行动倡导等路径,推动古建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全球气候治理与文明延续提供中国方案。
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志愿者”项目揭幕,通过志愿者行动推动公众参与古建保护。“社区参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试点”项目也在此次论坛启动,项目将通过试点实践,探索一套有特色、可推广的社区参与模式,为全国城乡文物保护提供“山西经验”。
本次论坛由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美国)北京代表处、山西省古建筑协会、山西省气象学会、山西省环境科学学会联合主办,山西科城能源环境创新研究院承办,并得到山西省文物保护基金和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