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码石化产业“绿色方程式”

2025-05-22 16:21:28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蕴

5月21日,在辽宁省大连市召开的2025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科技创新大会上,政、产、学、研各界权威共聚一堂,聚焦全球科技革命加速演进与“双碳”目标双重挑战下的石化产业变革路径。与会专家认为,唯有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擎,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赛道布局,才能破解能源安全困局,实现绿色低碳跃迁。  

“技术创新已进入前所未有的活跃期,但我国石化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经营创新能力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副司长曹传真直言。他以高效催化技术为例指出,发达国家在高端石化产品供给领域占据先发优势,而我国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依托科学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推进跨领域协同攻关。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李云鹏进一步提出实践路径。“科技供给质量决定产业升级速度。”他提到,“十四五”期间,行业已突破煤基芳烃、高端聚烯烃等关键技术,但培育新质生产力需更深度融合产学研用资源。“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不容忽视,应鼓励其参与技术转移体系,让实验室的‘样品’更快转化为市场的‘爆品’。”  

工信部原材料司二级审计员韩志勇则从产业链视角补充:“精细化工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隐形引擎’。”他以电子化学品、生物可降解材料为例,强调需在保障供应链安全的同时,通过绿色工艺革新降低环境负荷。  

“中国实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复旦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包信和的发言引发全场共鸣。他列出一组数据:在全球能源格局中,中国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高达73%和45%,这一现状使我国能源供应面临巨大外部风险。“必须加速推动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结合,氢能替代和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技术将是关键突破口。”包信和说。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则认为,我国能源结构亟须调整,工业需向低碳化升级,主要矛盾集中于以火电为主的能源和钢铁、化工、有色建材等工业行业碳排放。“传统工业流程难以满足减排需求,需结合能源革命、工业流程革新、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应对新约束条件下的多维度变革。”他提出,能源与工业低碳转型需多技术路径协同,化工行业需打破石油和煤化工界限,通过技术耦合实现结构性优化。

能源安全始终是悬在石化产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我国能源结构偏化石能源,而光伏、锂电池等新能源领域已占据全球主导地位。“这是挑战,更是机遇。”包信和指出,我国光伏组件全球市场占有率达85%,锂电池达 79.8%,新能源汽车出口额突破万亿,打破了欧美在传统工业领域的长期垄断格局。

“当前,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李云鹏强调。当前,我国需瞄准传统产业升级、未来产业孵化“双轮驱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建设跨部门协同的科创平台,并打通教育、科技、人才链条,培养既懂技术又通市场的复合型团队。  

责任编辑:李梦一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