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涛 何宇 科技日报记者 张强
近日,渤海湾某机场,战机列阵。
“计时起飞!”随着塔台一声令下,数架战机接续起飞,海军航空大学某团新期班飞行学员仪表穿云、陆基模拟着舰等多课目飞行训练在海天之间拉开帷幕。此次训练不仅考验学员的飞行能力,更是对他们心理素质的一次检验。
云端之上,战机凌空。飞行学员要在没有任何参照物的情况下,通过座舱内各种仪表数据和塔台的指示,进行仪表穿云。这犹如“雾天开车”,驾驶员的心理压力会倍增。完成空中训练后,飞行学员严格把握出云时机,不断下降高度,按照标准战术返航。
“只有把每一课目的作战思想、作战样式和作战意义吃透,未来完成任务才有底气。”在塔台指挥中心,飞行指挥员介绍,为了最大限度贴近实战,提升组训效益,他们将多个课目进行捆绑实施,充分激发飞行学员飞行潜能。
“稍偏左,高度好!”轰鸣声中,多架战机依次加入陆基模拟着舰航线。对正跑道中线后,飞行学员根据着舰指挥官的精准提示和光学助降灯的引导,不断修正飞行偏差。
“嘭!”随着飞机左右主轮轻触模拟着舰甲板的一声摩擦音,飞行学员精准完成模拟着舰训练。下飞机后,参训学员立即来到飞行讲评室,通过飞参和飞行训练评估视频,查找问题不足,总结积累经验。
“油门使用和航线建立还有短板”“编队穿云,长机注意数据保持”……透过飞行训练评估系统曲线图,参训飞行学员梳理总结指挥引导、油门使用和编队协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后续训练做好充分准备。
“该系统让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更加清晰地呈现,质量监控和风险监控精准高效。”讲评过程中,飞行教官介绍,他们借助科技赋能,严格遵循训练大纲规定的“空中最低限度介入、地面最大程度讲评”原则,锤炼飞行员自主判断、自主决策能力,助力飞行人才快速成长。
“基础课目练过硬,才能为后续的关键技能课目训练打好基础。”该团领导介绍,近期的训练,正值雾气和降雨多发时节,目视观察和空中态势感知相对困难。参训学员飞行时间短、特情处置经验欠缺,该团通过地面演练、模拟飞行和协同准备等方式,进一步增强学员飞行准备质量和应急处置能力,为完成好各项训练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