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婕 科技日报记者 王禹涵
5月20日,记者在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四娃圆梦家庭农场种植基地看到,“田成方、渠相连”的高标准水田里波光粼粼,插秧机满载秧苗来回穿梭,一丛丛嫩绿的秧苗,从插秧机苗盘上精准敏捷地插入水田中,为毛乌素沙漠边缘增添了片片新绿。
“新技术效率就是高,你看这秧苗插得均匀,间距都是算好的,钵苗带土移栽不伤根,后续管理省心不少。”四娃圆梦家庭农场负责人常四娃说。
在榆林市绿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水稻育秧基地,记者看到了常四娃口中的“新技术”——利用旱育钵苗技术培育的秧苗。这些秧苗根系健壮、茎秆敦实,每株秧苗的根部都包裹着特制营养土。这种技术以“精准播种、无植伤、立苗快”见长,通过钵苗播种机,种子均匀嵌入特制秧盘,秧苗根系完整、带土移栽,能够大幅提升机插效率。
“旱育钵苗就是给每株秧苗配个专属的‘营养仓’,精准到每穴播粒种,移栽时不伤根,不缓苗。过去用育毯式育苗,插秧时根系损伤大,需要15天到20天的缓苗期。”榆林市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高祥解释道,“钵体育苗最大的优点就是没有缓苗期,秧苗插入田间后当天就能长出新根,光合作用起步早,尤其适合北方寒冷稻区和盐碱地环境。”
今年,榆林市引进国内外最先进的旱育钵苗摆栽技术,精选东北优质水稻品种,引进稻花香6号、中科发5号等11个新品种,在沙土盐碱地上创造温度湿度适宜的水稻育种环境,并邀请辽宁省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研究员、全国著名水稻专家张忠旭现场指导。经过3个月的努力,钵体育秧全部培育成功。
目前,以榆林市绿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当地联动四娃家庭农场、伏财育秧基地等8个标准化育秧点,构建起覆盖鱼河、上盐湾、鱼河峁等主产区的良种繁育网络,把2800亩盐碱地改造成排水、智能灌溉齐全的高标准稻田,实现了以稻制碱,以及稻田养殖产业链。
“在毛乌素沙漠边缘育出这么健壮的秧苗,这项技术在西北是首创,属于国内先进水平。”张忠旭评价说,“水稻旱育钵苗技术在榆林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培育出的秧苗敦实、株高较矮、叶片扁平,既抗倒伏又利于光合作用,为优质水稻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