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丨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宁夏再推科创专员

2025-05-22 22:03:17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王迎霞

5月21日,宁夏农林科学院研究员任怡莲等区内外106位专家接过聘书,他们自此获得一个新的身份——宁夏第一批科创专员。

科技副总柔性引才机制,开启了科技人才服务企业的探索之路。如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层面选聘科创专员,将为企业技术升级和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更多动能。

“我们在经费管理、工作评价、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了突破,这是一次全新实践。”宁夏科技厅科技人才与对外合作处处长徐小涛说。

给科研人员松绑减负

当前,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弱是宁夏产业创新发展的突出短板。企业普遍面临科技人才短缺、创新效能不高等问题,通过让科研人员“下沉”一线等举措提升核心竞争力,迫在眉睫。

首批科创专员来自宁夏大学、宁夏农林科学院等8家区内高校院所,以及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苏州英诺欣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等25家区外单位。

宁夏此次改革的关键,在于既要激励科研人员深入企业“摸爬滚打”,又要避免给他们造成额外负担,实现二者的平衡。

记者翻阅选聘管理办法注意到,支持政策规定“对于选聘的科创专员,通过自治区人才经费每年给予2万元生活补助”,这与常见的科技项目经费截然不同。

“传统模式下,科研人员花的每一笔钱都要符合科研项目管理规定。这次明确给科研人员的经费是生活补助,可以解决他们在服务企业时的差旅、住宿等费用问题。”徐小涛说。

此外,松绑减负还体现在不增加额外管理负担等方面。曾有科研人员向记者抱怨,自己受聘于企业,工作之余要填写工作日志,年底还要接受考核检查,耗费了不少精力。出发点虽好,但无形中给科研人员增加了负担。

鼓励科研人员深入企业一线,要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遵循这一思路,宁夏科技厅此次特地简化程序,组织开发自治区科创专员选聘工作网络版服务平台,全面推行申报无纸化,实现选聘工作全流程信息化。

“聘任通知由科技厅会同党委人才办联合下发,彰显鼓励引导科技人员深入企业创新一线服务的鲜明导向。科创专员干得好不好,企业说了算,不满意的话,第二年就不聘。”徐小涛强调,“年底他们在网上提交工作报告,如做了哪几项服务、有什么成效等,简明扼要,不进行繁琐的年度考核。”

为产业升级加码赋能

此次改革,宁夏不仅做“减法”,还在多个方面赋能加码。

比如,宁夏严格规定科研人员最多只能主持两个科技项目,但科创专员结合服务企业技术需求申报的科技项目,经相关程序符合立项条件的,可不受限项要求给予支持。

宁夏还鼓励科创专员助力落实以技术需求为导向的项目形成机制改革。其联合高校院所,针对企业创新需求提出研发需求,符合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目标任务的,可按相关程序纳入科技项目指南。

“以前我们也组织专家到企业和基层调研创新需求,设计项目指南。这次科创专员从企业抓来‘活鱼’,会对我们凝练产业技术需求、提高项目指南设计水平有很大帮助,使改革更深、更实。”徐小涛说。

科研人员的“加法”做足,产业发展的“增量”才能放大。

2024年4月,任怡莲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以科技干部身份挂职。之前,该区食用菌产业园还是一片废弃的盐碱地,在任怡莲团队的努力下,当地推进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新模式,吸引上下游企业投资1200余万元,推动园区从单一生产向菌种研发、精深加工、品牌营销全产业链升级。

这一实践让任怡莲认识到,科研成果只有与产业需求深度碰撞,才能释放价值。而第一批科创专员业务涵盖宁夏新型材料、清洁能源、数字信息等重点产业,将有力提升企业整合创新资源、开展技术攻关、承接成果转化的能力。

“实施科创专员服务企业行动,是落实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关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宁夏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王伟表示,“我们将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为全力打造区域有影响力科技创新高地、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冷媚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