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
近日,《基础研究支撑原始创新——中国经验》一书在京发布。该书由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总结了从基础研究到产生重大科技成果的全过程和形成机制,为基础研究支撑前沿技术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提供了中国经验,对促进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该书以如何发挥基础研究对科技创新的源头供给和引领作用为目标,聚焦回答“重大科技成果的形成机制和规律是什么”“什么样的资助方式有助于促进重大科技成果产出”,探索从基础研究到重大技术创新的规律、路径和体制机制。通过鲜活的案例研究和系统的问卷调查,生动而深刻地揭示了基础研究的特点和规律。
“该书在写作过程中实行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结合,开展扎实的案例研究和问卷调查。”该书课题负责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原部长吕薇研究员介绍,该书具有三大特点:一是精心挑选典型案例,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的成果和团队中,遴选10个典型案例。案例涉及科学突破与技术突破、不同学科、正向工程与逆向开发等不同维度。二是面向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的获得者开展大规模问卷调查,不仅为验证案例研究的发现提供了扎实的数据支撑,还为精准激励重大科技成果提供了决策依据。三是该书既关注个体案例中原创思想的形成条件、战略科学家的关键作用,又总结了资助机制、评价制度、产学研合作模式等因素对形成重大原创科技成果的重要作用。
该书课题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柳卸林在介绍该书典型案例的研究历程和体会时表示,该书跳出传统科技政策研究的局限,以鲜活案例揭示“从0到1”的创新密码。同时,在该书写作过程中,该书课题组成员、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温珂基于调查问卷视角,用严谨的实证研究方法揭示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重大科技成果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原党组副书记、研究员方新表示,该书研究团队以严谨治学的精神,通过深入细致的典型案例研究,探索基础研究的规律、管理和资助模式,提出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发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部长马名杰表示,该书通过一系列鲜活的案例从不同领域和不同视角,对基础研究的问题从哪里来,如何开展基础研究,以及如何把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做出了鲜明的回答。
(中国发展出版社供图)